一、 咸宁市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企业疫后重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发展文化制造、文化休闲、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主导文化产业。中国桂花城、向阳湖文创聚集区、131军旅小镇、诗经文旅康养综合体、咸宁阿洛亚航空汽摩文旅运动乐园、半亩塘艺术村项目等一批文化项目推进顺利。集运动、博览、科普、娱乐、科技、体验于一体的汽车文化博览基地、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研学基地、航空航天VR体验馆相继营地。2021年全市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8个,落地项目21个,签约金额355亿元,到位资金13.56亿元。
2.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开发温泉谷、龙佑温泉,发展温泉度假休闲产业;开发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完善开发汀泗桥北伐战争旧址等红色文化产业;依托通山古民居和赤壁羊楼洞、辛店石板街,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依托方片互动成功投资、引进上善润泽等一批互联网文化企业落户,孵化“咸宝”“小宁”城市形象文化IP。腾讯游戏第五届王者荣耀城市赛全国总决赛落户咸宁,电子竞技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举办ECGC文化市场行业转型升级电子竞技大赛,网咖、VR体验、私人影吧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文化消费不断活跃;咸宁“桂花礼”系列产品成功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等,咸宁文化多元化更显厚度,科技为咸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科技文化产业品牌突出精品化。温泉文化作为咸宁文化产业最响亮的一张名片具有两个鲜明特质:一是精品化。咸宁一批星级温泉度假村的建设,形成集养生、休闲、旅游和商务为一体的精品化温泉休闲产业。二是复合型。坚持以“大文化”的理念塑造温泉文化,把三国历史文化、鄂南山水文化、桂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汀泗桥、黄袍山等红色文化,都作为温泉文化的丰富底蕴。“中国咸宁温泉文化国际旅游节”、“中国温泉之乡”树碑仪式等活动丰富了咸宁温泉文化的内涵;全国“极沐楚天咏温泉”诗歌大赛,将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推进了咸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咸宁市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短板
1.科技文化融合创新力度不大。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但就咸宁而言,近年来科技对文化赋能显得不足,现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科技含量比较低。咸宁主打的桂花文化和温泉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力度也不大,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没有完全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
2.科技文化融合平台建设滞后。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品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及相关平台升级,推进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向虚拟化、可视化和互动化方向发展的力度不大,科技文化融合平台建设速度跟不上5G、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快速迭代。
3.科技文化融合发展高端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和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成为制约咸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咸宁没有协同相关人才资源而组建文化产业“高端人才智库”,存在文化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与文化产业结合不够紧等问题。
4.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权益分配机制和部门管理机制体制,削弱了整个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另外,对于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各类主体来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机构属性差异较大,在实际合作过程中真正组织协调起来比较困难。
三、咸宁市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1.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最大限度融合,促进咸宁市文化产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同时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实时化、互动化来实现咸宁城乡、地区间文化服务均等化,消除用户“精神饥饿”。比如,桂花作为咸宁的城市标签,要将桂花深度融入旅游、康养和文创等产业,借助VR、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互联网用户在虚拟现实世界就能体验到最真实感受的桂花之乡,真正让“中国桂花城”品牌更强,实现“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提到咸宁就想到桂花”的目标。
2.探索科技文化融合路径,激活文化产业内生动能。从产业链、人工智能、技术构成、大数据应用和信息集成等方面入手,加大新技术嵌入文化平台创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文化融合产业发展生态。比如,从微观层面打造桂花文化产业和温泉文化产业科技融合的个性化发展机制,研究文化产业全链条技术融合手段;从宏观层面解析桂花文化产业和温泉文化产业有序对接新技术发展大势。同时,以科技文化融合内生动力研究为重点,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5G等技术的嵌入融合,探索咸宁特色文化产业科技融合机制和内在发展规律,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内竞争力科技文化企业。
3.推动文化资源整合集聚,做大文化产业领军企业。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新冠疫情后的市场新趋势,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网络化和数字化升级,优化改进经营模式。采取园区化建设、错位式发展、差异化推进措施,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着力示范项目引领,加快推进智能技术、5G、高清及超高清、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AR)、VR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大力发展数字阅读、影视视频、动漫游戏、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同时加快培育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领军人才队伍,鼓励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引进和吸纳武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咸宁开设新兴数字技术研究院。
4.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科技文化融合协调机制。以政府主导,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共同组建科技文化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支持政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科技文化融合创新项目攻关,提高咸宁整个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大力奖励文化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中“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利用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统筹协调、决策部署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同时紧密对标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战略,争取国家或省级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落户咸宁。
(课题组组长:吴小梅 课题组成员:聂应高、余朝晖、钱淑兰、李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