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孩子做小动作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课堂小动作是影响小学生上课效率的“杀手”之一,也是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小学生“顽疾”之一。

  小动作是怎么来的?市心理咨询师张小可说,小动作有多种原因,其中分为生理性和心理性。好动活泼是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的孩子才是健康可爱的孩子。好动在一、二年级表现尤为普遍,因为此时的孩子刚刚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环境和节奏。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活泼好动将逐渐趋于平稳,所以不必如临大敌。从心理性成因来说: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陌生、焦虑、紧张的情况,手中有东西把玩,会有一种安全感,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种动作产生心理依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多关心孩子,尽早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就会很快消除这种情况。

  如何让小动作少一些,再少一些?市第二小学高级教师马海明说,如果他发现课堂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他会停止教学,以律动操、游戏的方式来加以缓解。通过进行课间放松,形成了课堂注意力“集中放松集中”的节奏,让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

  马老师说,学校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孩子们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提倡“中堂休息”,以“朗诵儿歌”等形式放松课堂气氛,并且建议老师不要把课程安排得过满,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不仅对上课有良好的效果,对于人生的成长也是有益的,究竟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张小可建议,首先要提供给孩子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平时生活中要及时制止边学习边吃零食、听音乐的坏习惯,帮助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校和老师做好沟通,及时交换孩子的信息,等等这些都能或多或少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其次,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做事认真是成才的前提。认真、专注的习惯不全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养成的。这种好习惯的养成又掺杂了各种不确定性,需要多方共同完成。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天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是留给老师、学校和家长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