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丽报道:6月17日,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透露,我市着力推动通城打造全省上市第一县,以点带面力促企业上市新突破。这一重要举措得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今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资本市场建设“楚天行动”,迅速吹响“集结号”,进一步强化资源、要素、力量统筹,全力推进企业上市,着力推动通城县借力“回归”经济发展不断实现企业上市新跨越,倾力打造全省上市第一县。
目前,继瀛通通讯成为咸宁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三赢兴光电今年4月IPO成功过会,平安电工已申请辅导验收,全市前3家国内主板上市企业相继出现在通城县,形成全省资本市场独特的“通城板块”。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职能,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通城板块”为契机,以点带面力促企业上市新突破。
坚持“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调整完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联系包保制度》,2022年全市8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均明确市县包保领导。市县包保领导带头到企业倾听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
坚持考核激励并举促主动作为。印发《咸宁市资本市场建设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压实属地责任。明确到2025年,咸宁市本土上市企业要突破5家。2022年度要实现“上市1家、报会报审1家、报辅2家”目标。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县市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考核范畴;新出台《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若干措施》,对在沪深北交易所IPO企业奖励资金由300万元提升到500万元,各县市区配套奖励,省市县三级奖励资金最高达1400万元。
精准选育上市后备“生力军”。近年来,我市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科创企业开展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2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力求培育一批技术过硬、市场竞争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企业。目前,全市纳入省上市云平台跟踪服务的上市后备企业有57家,8家省“金种子”企业中有5家是科创型企业。
不断完善上市问题快速响应机制。与省上市办对接沟通,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线上线下”同时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在要素保障、遗留问题解决等方面扫清障碍、提高效率。明确对上市企业需出具相关情况说明的事项,各部门5个工作日内办结。先后为三赢兴、平安电工等上市后备企业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税收缓缴、出具证明、工商变更等事项48件,有效帮助企业加快上市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