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 但唐静报道:5月25日,走进赤壁市神山镇毕畈村青蛙养殖基地,沟渠畅通、阡陌纵横;地网围绕,井然有序。一只只身披“绿衣”、头大眼圆的青蛙正在田野里“呱呱呱”地叫着。
基地负责人舒军军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我们打算完善一下围网,做好打桩等基础设施工作,防止青蛙外逃。”
正值壮年的舒军军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上一档农经栏目看到养殖青蛙很有赚头,便立马对养青蛙提起了兴趣,在考察后发现市场潜力巨大。
去年,舒军军找到了神山镇政府,表达了想发展青蛙养殖的想法,镇里非常支持,并根据有关政策为其申请办理了小额贷款。
经过在网上、各类书籍上和参加镇里组织的到外地学习,舒军军带着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回到毕畈村,投资20余万元,办起了一个规模15余亩地的青蛙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毕畈村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依托良好的气候、优质的水源,大力发展新型绿色生态“蛙稻种养”技术,鼓励返乡新农人就地创业,于是舒军军与村委会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共赢。
毕畈村村委会主任毕继军说,村里的气候和水质都很适合养青蛙,每年还能在蛙田里种一季水稻,绝对是天然无污染。
“你看这蛙儿多肥,每年能收两波,一亩地能产2000斤到5000斤,价格每斤18元至25元不等!”当天,舒军军抓起一只黑斑蛙,展示着它弹劲十足的后腿。
目前,该养殖基地共计约15亩,围上防逃网、挖好蛙沟蛙溜、播上水稻,达到黑斑蛙绿色生态养殖目标的同时,又实现了水稻种植免肥、免药、免耕。
毕继军说,还建立了蝌蚪育种基地,从育种售苗、蛙稻养殖,到成蛙销售、稻谷销售,全产业链自己管理经营。并且采用错峰养殖模式,育苗和售蛙同步进行,每年5月初在每块养殖田里投放约40万只蛙苗,到10月份左右就能销售。
“青蛙市场行情很好,销路畅通,我们已经收到了大量订单,供不应求。”舒军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