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的加法怎么做?
——崇阳肖岭乡白马村马蹄产业发展启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饶青才

  崇阳“西大门”处有个白马村,村里盛产“马蹄”。

  马蹄,又名荸荠,其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被誉为“地下雪梨”。

  如今,在该村,小小马蹄,竟已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迈向当下热门的“第六产业”新高度。

  如何提升附加值,产出“含金量”,让马蹄产业“跑”得更快?记者深入该村进行探访。

  丰一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拓宽增收链

  “村里流传了上百年,家家户户都会种。”记者走进该村12组时,70多岁的王道甫老人说。

  白马村位于隽水河畔,特殊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马蹄生长。这里种出的马蹄,个头大,果肉雪白,味道鲜美。

  白马村人是吃着马蹄长大的。每年11月起,马蹄开始陆续上市,田间地头,村民们采挖马蹄的身影成了一道特殊风景。

  “家家户户都种一点,只是以前属小打小闹、零零散散,最多的都不到两亩,全村种植面积不到10亩。”王道甫老人回忆。

  “只能种了自己吃,种多了没处卖,而价格一两块钱一斤,工钱都顾不上。”一旁的村民杜华平补充说。

  杜华平回忆,以前马蹄成熟时,只能靠自己挑着担子到处售卖,有一次碰上大雪天路面结冰,他将担子挑到5公里外的通城县城时,一个不小心,把腿摔伤了……

  2017年3月,崇阳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联系该村,并派出3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村帮扶。

  “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扩大规模种植,不就是赚钱的好门路吗?”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决定将马蹄作为该村主导产业之一。

  在他们的引导下,该村成立了崇阳同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原来的零散种植户集中起来“抱团取暖”。

  合作社不仅引进了新品种,还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村民们以前种植过程中常遇见的病虫害、枯黄病等技术难题也迎刃而解。

  考虑到种植户都是自产自销,不仅价格低,而且还要担心销售问题。他们又引进“58同镇”电商平台,对马蹄进行线上销售,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而且销售价格也大大提升。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后,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村马蹄种植户已有130多户,面积500多亩,年产值超500万元。每户每年至少增收2万元,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白马村党支部书记雷成名告诉记者。

  如今,合作社还将白马村周边的零散地块全部流转过来,扩大马蹄种植规模,建成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基地。

  强二产:马蹄加工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一分钟教程,Q弹爽滑千层凤梨口味马蹄糕制作……”5月3日,白马村青年熊杜兵在自己朋友圈里展示着最新“研发成果”,引来很多网友的点赞和抢购。

  “好产品根本不用愁销,我们白马村的马蹄产品花样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大。”熊杜兵开心地告诉记者。

  今年39岁的熊杜兵是白马村12组人。早年在外打工,专卖笔记本电脑,后又竞聘成为58同城咸宁地区的总代。

  2017年底,白马村的马蹄大获丰收,驻村工作队找到熊杜兵,希望能帮忙将村里的马蹄进行线上销售,熊杜兵欣然应允。

  在他的发动下,原来58同城的6000个同级小伙伴就成了他的分销商,“最远发到四川,5天可到,和极兔、中通两家快递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5斤装的产品,6元每单送到。”

  马蹄采挖过程中,有很多破果子浪费了,还有一些品相不好的小果子,也难销售出去。如何将它们全部利用起来?

  熊杜兵决定探索以马蹄深加工为主的食品。2019年初,他将该村附近的一所废弃小学租了过来,改装成加工厂,并同步投入百吨级保鲜库、通风贮存库和分拣、清洗车间等初加工设备设施……一条完整的马蹄产业加工链条形成。

  “对分拣出来的马蹄大果直接进行销售,部分中果小果通过深加工制成马蹄粉,成为日常保健食品。一罐马蹄粉的规格是300克,价格能卖至35.8元,目前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熊杜兵说。

  这样一来,马蹄的产业链得到延伸,附加值大大提升,熊杜兵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他申办了“崇阳力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白马畈”“崇乡情”品牌。

  优质马蹄果被包装成礼品售卖至各地;利用残次果品研发酒水、饮料等高价值产品;用马蹄粉制作各种特色糕点……

  白马村的马蹄产业实现多元化、高效发展。

  增三产:“马蹄采挖节”带来乡村新发展,提升价值链

  “每年,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就是举办马蹄采挖节的时候。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田间地头真叫一个热闹。”61岁的马蹄种植能手熊放明告诉记者。

  从2018年起,为更好地推动马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将其打造成为特色品牌和文化,白马村创意策划马蹄采挖节,以此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马蹄采挖节”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还有“网红”打卡、现场品马蹄、评“马蹄王”、比赛挖马蹄等活动。此外,还专门开辟了土特产销售集市,村民们带着自家的红薯干、辣椒干、腌菜、板栗等特产到现场售卖。

  “有些游客要买马蹄,而农户又挖不过来,他们就自己下田挖。尽管弄得满身是泥,但个个高兴不已。”60岁的村民王直平说,特殊的农耕体验,留住了很多人的乡愁。

  办一次节,效果立竿见影,不仅白马村马蹄“声名鹊起”,销售路子越来越广,而且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

  “去年马蹄采挖节上,我们成功卖出了20万斤马蹄,还顺带着把村民家的土特产网销出去,其中,一亩马蹄至少卖出万元。”雷成名说。

  如今,“马蹄采挖节”已成为该村乃至该乡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功能定位,我们大力支持熊杜兵这样的新农人发展,推动马蹄产业朝着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发展。”肖岭乡乡长廖添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