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通城夯实涉粮安全基础调研记

  (上接第一版)

  “入库后的每一粒粮食,享受的都是贵宾级待遇。”邓德才介绍,春季粮仓密封隔热保粮温,夏季排热补冷控粮温,秋季散热控温防结露,冬季适度通风降粮温,相当于让粮食住进了“空调房”。

  粮食安全大于天。近年来,通城县加强粮食储备和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建成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绿色高效、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

  同时,强化生产、储运企业与放心粮油连锁企业商家之间的对接,加大货源协调调运力度,协调解决粮油配送、供应,确保粮油市场不断档、不断供、不脱销。疫情期间,该县粮油市场丰富,价格稳定。

  “荆楚大地”黄花粘、“簰洲湾”稻花香米、通城关刀桥猫牙米……在县放心粮油配送中心门店,货架上陈列各式各样的米面油。“除了‘荆楚大地’的放心粮油产品外,店内还售卖本地的优质大米和农副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负责人卢方益说。

  通城县放心粮油配送中心成立于2014年5月,现有仓库300平方米,专用配送车辆2台,是该县唯一一家粮食应急供应和放心粮油配送企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该中心在全县各乡镇设置14家连锁店,通过订单式配送,构建放心粮油配送城乡一体化网络。

  “保护好每一粒粮食,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县发改局局长吴彤说。

  藏粮于地,严防耕地“非粮化”

  14日,在隽水镇油坊村木石湖,挖掘机正在田间地头作业,加快进行“非粮化”土地平整。

  “由于该地段地势低洼且种植了莲藕,土质松软,现经过利用坑塘周边土壤回填,土壤正在逐渐恢复到耕作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新良介绍。

  前几年,隽水镇政府将该地47.16亩土地开发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承包给当地贫困户养鱼,部分种植莲藕,打造美丽乡村田园风光。

  今年年初,接到相关部门下发的问题图斑和巡查整改意见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分管领导挂帅,迅速成立木石湖“非粮化”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县水利和湖泊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责任划分,齐抓共管整改“非粮化”问题。

  据介绍,目前“非粮化”地域已整改到位,该片土地已流转承包给当地种植大户余志发,种植再生稻。“政府出钱平整,专家技术指导,这片田肥着呢,今年丰收没问题。”余志发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通城县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加强耕地“非粮化”和抛荒撂荒整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及早动员部署,出台多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

  该县实施一系列耕地种植奖补政策:种植早稻、晚稻各150元/亩,连片种植100亩以上再生稻80元/亩,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红薯50元/亩,其他种植物适当奖补,流转抛荒地租金也给予优惠减免。

  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复垦复耕,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下村现场核实登记抛荒耕地亩数和原因,“点对点”指导抛荒治理。对可修复的水田复耕后种植水稻,无法修复的改种其他适宜作物,力争“宜稻则稻,宜经则经”,确保每一丘田都不荒废。目前,通城恢复耕地“非粮化”1000余亩,恢复撂荒耕地3000余亩。

  如今,在五里明海农业耕种专业合作社、神仙贩万亩双季稻种植基地……到处都是农户耕作的繁忙景象。据介绍,去年,通城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4.71万亩,今年全县规划再生稻种植面积6.2万亩、双季稻轮作面积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5.44万亩。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通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说,将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防止“非粮化”“非农化”,守牢守住耕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