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微评

  ●@新华网:#摆脱门票经济#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活动以提振文旅消费。部分景区门票免费后,收入不降反升。目前,很多景区正在探索摆脱门票经济,大力发展索道、攀岩、演艺、文创产品等多种二次消费产品。

  微评:景区门票免费后,收入不降反升,前提是景区内开发出了更多有趣的文旅消费项目,能够吸引游客分别进行多项消费。应当看到的是,开发出好的二次文旅消费项目,也要做长远的打算,合理定价,精心维护,重视可持续发展,让游客走了以后还想再来,才能真正摆脱门票经济。

  ●@工人日报:#医检结果互认#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微评:强化“医检结果互认”当然是好事,能够避免反反复复检查的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留有一定灵活空间,不能搞“一刀切”。毕竟在不同条件的医院,检验设备的精度可能不同,有可能出现误差。

  ●@人民网:#因员工超时加班被罚#近日,去哪儿网因有违劳动法规,被北京市海淀区人社局处以3250元罚款。对此,去哪儿网官方回应称,在征得员工同意的情形下安排了长假期间加班,以保障疫情期间尽快响应消费者诉求。虽已支付了加班费并安排了倒休假缓解,但确实违反了加班限制性时间规定。去哪儿网表示,公司尊重这一处罚决定,并已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已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

  微评:3250元罚款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毫无痛感,但这一处罚的普法意义更大于其他,即向企业也向劳动者强调“加班限制性时间规定”的严肃性。当然,针对这类情况的处罚不能是“万里挑一”,而应当是“无一例外”,方能真正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日常。

  ●@澎湃新闻:#“刷脸吃饭”#近日,有网友向湖北恩施巴东县政府反映巴东县一中学推行人脸支付系统是否有必要性、第三方平台能否保障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等。学校回应称,学生家长通过支付宝绑定银行账户或者开通电子饭卡以后,就能实现学生在校刷脸消费。“学生人脸信息采集,是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由学生监护人陪同学生采集信息完成,并直接上传至支付宝人脸库,其信息不存在外泄或另作他用。”

  微评:刷脸支付可以作为一个选项,但不能作为唯一的选项。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其信息。对于学校要求的人脸支付,学生有权拒绝。

  ●@澎湃新闻:#清查电子烟#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方案》,部署自即日起至4月底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微评: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对烟草的危害认识不够,同时烟草对他们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不少商家把电子烟包装成“简单、无害的时尚潮流单品”,还主动帮助青少年绕过禁令购买电子烟。对此,必须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每日经济新闻:#吹牛被罚#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句话“吹牛不报税”,不过,吹牛要看场合,搞不好还真要被罚款!近日,信用中国披露的一则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公司的老板,就因为一句吹牛的话付出20万元代价。

  微评:老百姓茶余饭后吹个牛,无伤大雅。但作为公司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吹牛,虚夸公司业绩,就有可能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扰乱市场。因此这位老板被罚一点也不冤枉,众商家企业都应引以为戒。

  ●@央视:#19.9元写真套路多#两名女生在上海原计划拍摄19.9元的特价写真,最终花费2万多元。女生起诉影楼获法院支持,解除2.4万元补充协议及两份《摄影服务合同》,且余款不再支付。

  微评:19.9元拍写真,想想也不可能啊!商家就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设下一环套一环的陷阱,最后让人无法脱身。一方面,监管部门还要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虽然现实中不存在完美受害者,但我们也不能太懵懵懂懂,凡事都要多个心眼。

  ●@中国新闻:#大厂员工猝死#网传的“北京字节跳动猝死员工”于23日确认离世。字节跳动内部论坛“字节圈”发布公告:在抢救41个小时后,吴同学不幸离世。

  微评:因为长期加班、过度劳累而猝死,近年来并非个案。或许医学上无法把猝死与加班直接挂钩,但长期加班、熬夜、过度劳累,肯定是猝死诱因之一。在此过程中,奉行“狼性文化”“996是福报”等论调者难辞其咎。无论从法治的角度还是人性的角度,不眠不休式的超负荷工作都该休矣。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