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4日,网民“李月”来到潜山森林公园,用透明的塑料袋“打包”了一份咸宁空气,寄给远在深圳的好友;
今年年初,回咸探亲的温泉城区居民邀请53名大学同学,来家乡呼吸新鲜空气……
2021年,咸宁的好空气以不同形式,频频刷新咸宁人的微信朋友圈。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咸宁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8位,是我省唯一进入全国前20的城市。
这一可喜成绩凝聚着咸宁人民的辛勤汗水,包含着咸宁人民的无穷智慧,更是寄托着咸宁人的蓝天白云愿望……
种下万顷树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行走于咸宁大地,仿佛进入了绿色世界人间仙境。
从幕阜山脉到长江岸边,从斧头湖到黄盖湖,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街道……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片浓郁的绿、清新的绿。绿色不愧是咸宁这座城市的底色和本色。
而生活在这美好环境下的咸宁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铆足干劲,砥砺前行,向着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坚定迈进。
市委市政府率先垂范,主要领导年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部门、学校、企业等各单位干部职工紧跟脚步,热情参与绿化家园行动。
在农田边,在校园里,在河道上,在长江边,在国道、省道旁,在社区、小区内,咸宁人挥汗如雨,挥锹舞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地,扶苗培土,播下一片又一片新绿,掀起一波又一波全民植绿热潮。这才有了如今的“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大美画卷。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国土绿化成效显著,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32.9万亩、封山育林41.1万亩、退化林修复68.64万亩。截至目前,我市森林面积发展到51.70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3.01%。
实现蓝天白云,必有长效机制。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市湿地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市7000多株古树名木均实施建档、挂牌、修剪、防病防虫、安装避雷设施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 100%;我市建成咸安森工、黄袍山油茶、咸宁竹循环经济等特色园区,推进绿色发展;潜山试验林场、赤壁陆水林场、崇阳柃蜜小镇等成功获批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咸宁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PPP项目总投资74.8亿元;全市拥有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7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
一项项数据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咸宁人植绿、护绿、爱绿的情怀和决心。
护好咸宁绿
在十六潭公园里,一位老爷爷正领着蹒跚学步的孙子散步,小男孩绕过草地走大道;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争当爱护环境、爱护花草的环保小卫士。
深知眼前的苍翠来之不易,每一位咸宁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深爱着这片绿。
林业部门针对林区可能涉及的问题,细织森林消防网、保护森林资源网、山林纠纷调处网、林木病虫害防护网“四张网”,全力打造平安林区,保护好森林资源。
环卫部门在城区确立了长安大道、银泉大道(含银泉路、温泉路)为南北轴线,永安大道、金桂路、十六潭路、咸宁大道及延伸线为东西轴线,绕城而过的6公里淦河为中轴线和“城市客厅”,形成“两纵四横一厅”为主,南北纵横、东西贯通的深度保洁示范路格局。该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合咸宁的深度保洁模式,形成了市区先行、样板带动、县(市)跟进的全市深度保洁试点创建格局。
为控制和降低道路扬尘污染,市委市政委持续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积尘。咸宁城区每天凌晨4点到清晨7点,会安排洒水车用高压水流冲洗地面进行普扫。目前,全市各地逐步引入专业的环卫清运作业、生活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置等市场化运营公司,市主城区、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嘉鱼县先后实行了城区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
国土部门关停矿山开采,开展矿山复绿;环保部门长年开展除尘降噪工作……
一批批企业升级生产机械设备,一家家环保不达标的老旧机械厂关停,一家家节能企业落户咸宁,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从咸宁出发……
咸宁人努力奋进,咸宁人勇战难题,只为守护好这座绿色香城。
擦亮咸宁蓝
为守护咸宁的优质好空气,咸宁人想法设法,动用一切力量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示范片区的稻田上空,一辆辆无人机飞过,拍照记录下这里的秸秆禁烧情况。
去年开始,市生态环境局聘请第三方公司采用无人机方式对示范区内的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巡查。首次对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进行考评,建立起上下贯通、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机制。
在全市各个主要街道和农村人员集中居住点处,处处都可以看到“禁烧令”“禁鞭令”“禁烟令”;各个乡镇建立秸秆禁烧工作群,每天发放宣传短信、宣传政策和及时告知工作动态。赤壁市首先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焚烧重点乡镇视频监控全覆盖。
田间地头里,一辆辆巡查车巡逻在各乡镇、村组巡回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一批批工作人员上门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送到农户手中。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全面建立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市+县+乡镇+村组”四级联防联控的机制,成立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禁烧巡查工作专班,形成市督县、县督乡镇、乡镇督村三级督查工作机制。
去年一年来,我市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分析研判,明确秸秆禁烧工作重点时段、重点乡镇、重点人群,增强抓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对城区207个禁烧点位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包保责任制和值班巡查制;对市城区17个片区渣土运输落实责任包保;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建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形成汽车排气超标治理监管体系;建设“智慧长江”大气污染综合监管系统,让监测数据有生命、数据结果见实效;完善大气污染防控管理、考核补偿、督办问责、预报预警、区域协作等机制,推动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硬约束机制;坚持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精准施策,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
共植咸宁绿,共护咸宁绿,共绘咸宁蓝。绿色是咸宁最美的底色,也是咸宁人最自豪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