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去年10月启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推选对象包括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家、非遗艺术家、非遗研究者、非遗传播者等。经过三个多月的筛选和考察,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上月公布,湖北省共有4人入选,“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咸宁麻塘中医医院院长镇水清是咸宁唯一的入选者。
“守正创新,让非遗永葆生命力,服务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是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近日,镇水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是传承100多年的秘方,对大毒中药马钱子特殊炮制和临方配伍,治疗风湿、类风湿及痛风性关节炎等20多种疑难杂症,效如桴鼓,屡起沉疴,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累计治愈各类风湿病人200多万人次。
一剂秘方,五代百年薪火相传
2021年5月13日,对咸宁麻塘中医医院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新落成的“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非遗馆,镇水清与医院8名骨干医师一道,身着传统服饰,履行传统礼仪,拜“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镇万雄为师。弟子言语恳切,老师语重心长,表达传承非遗、弘扬中医文化的共同心愿。
仪式感的传承,是麻塘人的第一次;而没有仪式感的师传家教,一百多年来从未间断。1898年,宫廷太医寇世民避难鄂南,将风湿病治疗秘方“马钱子散”传给镇氏家族先辈镇乃江,开启了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五代人100多年的传承史。
第二代传人镇天荣结合鄂南地域特点,开始系统地研究秘方。第三代传人镇海馀自学中医,遍访名医,用“马钱子散”为乡里人治疗风湿病,深得十里八乡百姓信服,麻塘风湿病专科医院应运而生。到镇水清的父辈镇万雄、镇万林时,镇氏风湿病疗法得到系统完善,马钱子系列药品相继研发。2000年以来,镇水清成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
民间偏方、验方基本靠口授相传。和许多民间药方传承一样,镇氏家族前三代只传男,不传女。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镇万雄打破这一陈规,镇兰芳成了这个家族第一位女传承人;再后来,镇家媳妇黄莉华成了家族的第一位外姓传承人。如今,镇氏家族还采取以师带徒、带实习生等方式,向家族以外成员传授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
非遗的传承史,是一部医院的发展史。几代传承人从家庭诊所做起,再到生产队、大队、公社医务室,一步步发展。到1976年创办起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1993年9月医院转为全民制事业单位,2006年6月改制后百年老字号回归到中医世家。2007年医院投入5000余万元,从咸安区麻塘整体迁至城区,建成二甲医院,2020年6月更名为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院” “全省优秀民营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咸宁实习基地”单位。注册商标“麻塘““镇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来麻塘中医医院调研时,认为该院“是中医传承模式和中医传承文化的成功范例”。
一种追求,中医传人踔厉奋发
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中医药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剂药方可能会失传,一种中医文化则历久弥新,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镇水清说,五代镇氏风湿病疗法传承人,特别重视精神文化的追求。
这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从医理念。在医院荣誉室,密密麻麻地悬挂着病人送来的锦旗,“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妙手仁心 精移良德”“镇氏展神技 妙手起沉疴”……一面锦旗背后就有一个感人的医患故事。在医疗服务上,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患者进得来、留得下、治得好。医院在人流量最密集的门诊大厅设置志愿者服务岗和老年人综合服务点,专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捷服务;开通了线上预约和线上缴费,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交费的等候时间,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节省患者在院就医时间。
这是以非遗传承为己任的奉献情怀。医院首席专家、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人镇万雄从事风湿病治疗50多年,口尝身试,研制出“马钱子风湿丸”“马钱子鳖甲丸”“马钱子木瓜丸”等系列药品,年逾古稀,在带徒、研学的同时,坚持每周出诊三天,接诊重症疑症病人。作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镇水清研制出的风湿痹痛丸获得国家专利,科研成果《马钱子风湿丸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还主编和参与主编《踝足关节病针刀基础与临床》、《风湿病专家谈风湿病》等刊物,在全省全国中医药界推广非遗;将镇氏非遗学堂办到社区、学校,让非遗惠及全社会。
这是争一流攀高峰的钻劲韧劲。医院副院长、第五代传承人镇兰芳,主持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主编及编著《类风湿关节炎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与康复》等5本著作。每个月组织全院业务学习,每年举办了多个学术沙龙。2020年组队参加中医病案比赛夺得湖北省第一名、全国第四名。还每年接诊3000多疑重患者。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第五代传承人黄莉华,20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跟诊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形成独特的郁虚论治诊疗体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疗效甚好,还在膏方治疗、亚健康人群诊疗等方面不断探索。
这是敢闯敢试敢干的昂扬斗志。医院风湿病科专家组组长、第五代传承人镇树清,带领团队勇于挑战疑难重症疾病,主动对接风湿病诊疗前沿,率先在医院开展多项免疫检测手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肌炎等疑难风湿病的诊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医院乃至市区医疗空白,今年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医院风湿病科主任、第五代传承人镇东鑫,爱岗敬业,勇挑重担,舍小家,顾大家,每周往返麻塘中医院和武汉分院之间,长达七年之久,采用健脾祛湿、化痰逐瘀、甘寒通络、滋阴养液等法治疗风湿病,使麻塘中医院在武汉逐步站稳脚跟。
世界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疑难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每个中医传人都有10多项兼职。“每个职务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既是对医疗业务水平的高度评价,又是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平台,倾注医者大量心血。”
医院现有职工280人,其中主任及副主任医师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人,市级以上专家12人。“麻塘中医医院医疗力量雄厚,中医特色鲜明,中医药使用率很高,在全省同类别的中医医院名列前茅。”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祖山说。
一条路径,创新发展杏园春暖
去年,一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的患者,左膝关节软骨破坏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处于挛缩屈曲畸形状态,不能正常行走,辗转各大医院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慕名到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后,医院一方面采用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配合银质针进行中医诊疗,稳定病情稳定,控制疼痛。
另一方面,医院骨伤科与武汉协和医院关节外科联系,制定手术方案,成功为患者进行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患者左膝完全伸直,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是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典型病例。如何把传统的中医药发扬光大,让非遗造福更多的人?科班出身的镇水清,比前辈有着更广的视野、更深的考量,中西医结合诊疗便是突破口。
近些年,咸宁麻塘中医医院一方面深挖马钱子疗法,将镇氏秘方“马钱子散”灵机化裁,从散剂到药丸到膏方,研制出“鳖甲风湿丸”“风湿痹痛丸”等系列制剂药品,配以银质针等诊疗法,进一步拓展中医疗效。
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和拓展治疗手段,将椎间孔镜技术、关节镜技术、椎体成形及关节置换术等西医技术引入临床,中西融合,打造一个集中医药、微创、手术于一体、个性化、阶梯化、全疗程综合治疗方案,为风湿病和颈肩腰腿痛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院增设疼痛科、针灸科、康复科,开展多个治疗项目,投入数千万元引进德国赫尔曼高压臭氧治疗仪、日本偏正光疼痛治疗仪、四维多功能牵引床、三控温全身熏蒸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传统针灸与现代针刀相得益彰,臭氧、射频、银质针等现代微创技术与传统理疗技术相辅相成,配合中药制剂,形成该院独有的治疗特色与技术体系,既减轻患者痛苦又提高治疗效果。
为从更高层面上论证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的安全性、可信性,医院每年都要派出一批批中医药专业人员,参加全省、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要承办全省、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交流会,把国内知名学者、专家请进来。在该院举办的2021年度“骨与软骨再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班”,由中国研究型学会冲击波委员会骨与软骨再生专委会、远东宏信健康集团骨科与康复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参与,300多名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参会,全国各地数千人收看并同步在线学习,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广为传播。
锚定三级医院目标,筹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健康产业园区……麻塘人创新发展步履铿锵。
“你们真正地用好了中医药,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来医院考察时,对麻塘人坚守中医初心的作法予以高度评价。
一场大考,麻塘战“疫”诠释担当
“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工作服,经常七八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去洗手间,说不怕是假的,既然选择做医者,就应该挺身而出!”
“摘掉口罩,浸泡了无数次消毒液的手,脸颊的勒痕清晰可见;脱掉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衣背……这是为荣誉而战!”
……
翻开医院厚厚的抗击新冠肺炎纪念册,一篇篇战“疫”日记,一句句真情表白,令人感动和震撼。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全院动员,从院长到中层干部,从医护人员到后勤人员,从救护车辆到检测设备,全部投入到战“疫”中来,不计报酬,无怨无悔。
免费为公众提供煎煮好的“镇氏流感饮”。先后为公安干警、消防官兵、环卫工人以及市民免费提供预防新冠肺炎的“镇氏流感饮”400多批次,供4万余人次服用。为各乡镇、城区各隔离点,免费提供煎煮直饮的预防新冠肺炎中药12000余袋、中药颗粒剂1500付,为区防控指挥部捐送预防中药。战疫期间,“镇氏流感饮”服用人员零感染,麻塘人用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参加咸安9个观察点防疫。组建44人医疗支援队,投入全部5辆救护车,参与新悦宾馆、八月花酒店等9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防疫工作。79天的抗疫,超长时间的“待机”,麻塘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而广受好评。
参加市区防疫核酸检测。2020年、2021年检验科共派出检验人员4人支援咸安区疾控、市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累计工作时长24个月。2021年11月投入40多万元,高标准高效率建成核酸检验实验室,每天可检测5000个样本、5万人次。
战疫之年,医院被市防疫情控指挥部征用为“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发热患者的定点医院”,被咸安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征用为“返咸务工人员CT检测定点医院”,接诊病人、综合收入大幅下降到,不到上年的七成。全省同类规模的民营医院或裁员减薪,或关门停业,而麻塘不仅不裁员减薪,还拿出200多万元无偿支援市区抗疫工作。
战疫是一场大考,考验医院的实力,考验医者的爱心和责任心,麻塘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