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③
崇阳:如何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盛勇 刘念 特约记者 汪佳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崇阳县在未来几年,要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县,在乡村振兴上树标杆,当示范。

  美丽乡村,美在哪?12月15日,记者走进崇阳,一探究竟。

  基础“固美”:有“面子”,更重“里子”

  从崇阳县路口镇集镇到雨山的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几台挖机忙碌不停,挖土培基。

  这是一条串连6个村全长11公里的产业路、富民路、旅游路,也是一条雨山村民盼望了几十年的圆梦路。

  公路明年通车后,雨山的万亩香榧将走出高山,雨山的国家级石漠公园将惊艳世人。

  与此同时,在集镇的另一头,路口镇也开辟了另一个“战场”:对106国道进行改道,在集镇外移山修路,以彻底改变“光灰小镇”的形象,向美丽小镇进军。

  路口镇党委书记王京华告诉记者,没有强大的基础设施作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绿色生态是崇阳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这是崇阳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共识。

  近年来,崇阳连摘“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石漠公园”“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国字号”品牌名片。

  如何让美丽山水变现“美丽经济”?

  崇阳的选择是:既重“面子”,又重“里子 ”, 更强 “底子”。

  农业示范基地建到哪,公路就修到哪;旅游景点开发到哪,路就美化到哪……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崇阳县交通部门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全县农村通车公路里程达3100多公里,先后获评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驱车行驶在古堰大道上,大市村标铜鼓、大市渡槽、百年夫妻树、中药材基地、乡村舞台、苗木基地、远陂堰、土灶台、小自然景区等等,目之所及皆是景,车来车往人气旺。

  途经洪下的赤通旅游公路,碧水掩映,沿线四季常青,更有杨梅、樱桃、橙子等果树,实现了“车行路上、路在景中”。

  连接星星竹海、浪口温泉、柃蜜小镇等景区的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花海引路,夹道绿茵,“列队”欢迎八方游客。

  “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梯次推进”原则,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示范点带动到示范线并进、示范片辐射,规划5年打造60个示范村、20个精品村,建好“五线八片”,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从山、水、气、土同治到生态、产业、经济三化融合,从绿满崇阳、绿美崇阳再到绿富崇阳,一张张名片,是崇阳奋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生动注脚。

  产业“赋美”:造“钱景”,更赢“前景”

  走进高枧乡中山村,浓郁的菜油香味扑鼻而来,在村口的豆腐加工厂车间,一口沸腾的油锅内,豆腐在里面翻滚。

  “打豆腐的水,是从800米高的蒋家岭接来的山泉水;炸豆腐的油,是买来油菜榨的纯菜籽油。豆制品不愁卖。”加工厂负责人王学礼说,旺季时,每月要做十几吨黄豆的豆腐,营业额接近50万元。加工厂每月给工人发工资,平时每月工作10到20天,发底薪2000元,高峰期每月发3600元。

  村支部书记王局检介绍,村里有近百户人靠豆腐实现了发家致富。目前,村里从传统豆腐产业入手,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改造完成300米古街,打造集农产品制作、吃、住、休闲旅游和田园观光为一体的豆腐文化风情街。

  一湾一业,一村一品。崇阳人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核。

  “花旅游”“竹经济”“药养生”,如雨后春笋,破土冒尖。

  在古堰大道集中连片中药材产业带,3000亩的防草布上,一垄垄长势喜人的中药材苗,蔚为壮观;

  白霓镇油市村依山傍水,将昔日杂草丛生的900亩荒山变成了一座集生态种植、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小自然休闲度假区”;

  (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