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一部分家长慌乱不已,他们认为,如果家里孩子实在是跟不上同龄其他孩子的学习节奏,还是会适当选择一些学科类培训,来提高一下孩子的综合能力。那么,“双减”下,家长为孩子选学科类培训应注意什么?
“家长应消减焦虑,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活动,合理合力育儿,应做到‘双慎’、‘双不’,慎选择不跟风,慎付费不盲目。”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无论家中是有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请大家一定要知晓现在的政策:一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禁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含线上和线下)补课;二是周一至周五线下培训时间不能超过晚上8:30,线上培训时间不能超过晚上9:00。
选择机构时:家长应注意查看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仔细查看培训机构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在机构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
看教师资格证。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违规开展有偿补课。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显著位置公布。
看办学场所条件。有完善的疫情防控措施,进门扫码测温登记,培训期间戴好口罩。视频监控全覆盖,配齐安防八件套和消防设备,至少有独立的2个消防逃生通道。消防通道不畅通、安保和监控设施配备不齐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难以预料。
看培训合同。若与机构达成培训协议时,务必与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仔细阅读合同文本,特别是交款方式、退费方式等。机构不得有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诱导学员消费和制造家长焦虑等违法违规广告。
结算付费时:看收费、退费是否公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年底前改为非营利性组织,未完成“营改非”之前不能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将执行政府指导价,届时会普遍低于当前价格。收费和退费程序都会在机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看收费时长是否规范。培训一次性缴费不得超过三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不要轻易相信折扣价或优惠价,提前缴纳下一期的费用。
看收费账户是否是银行专门账户。家长不要随意将培训费用直接转给培训教师,要将钱全部交到培训机构的监管账户,并索要正规发票。未纳入部门监管,可能会遭遇纠纷调解难和“卷款跑路”的经济风险。
教育专家表示,减负才能增效,健康才能长效,教育在于日积月累,成才在于点滴进步,没有捷径、没有弯道。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的精神、良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未来才能让孩子在梦想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