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星期
标题导航

田园沃野绘锦秀
——崇阳县桂花泉镇发展四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陶然 通讯员 王争丽
喜看稻菽千重浪
采挖雷竹笋 汪淑琴 摄
中药材基地
丰收的喜悦
农业特色基地

铜钟乡清水村聚草康“七彩药谷”中药材种植基地

孟夏时节,崇阳县桂花泉镇的雷竹小镇,暖阳之下,村民们正在管护竹园逐梦“好日子”;而在东源村,村民们在中药材基地种出致富增收“良方”;官庄村黄瓤西瓜专业合作社门前,大家大声讨论这届瓜王花落谁家;三山村田间地头,空气弥漫的有机稻香带领着村民迈向绿色小康的幸福坦途……

近年来,桂花泉镇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立足地理条件,盘活优势资源。围绕“地不荒、田不空、人不闲”的思路和布局,因地制宜制定了“扩雷竹、壮中药、种特色、稳稻田”的发展决策。

如今的桂花泉镇,已形成生态种养殖业稳步发展,镇、村、户三级全覆盖。实现“人人有增收渠道、户户有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兴竹富民 打造雷竹特色小镇

“我们家有40多亩竹笋,一年可以挣20多万,对家里有很大改变。小孩儿上学可以照顾,家里老人也能照顾了 一举两得,我觉得挺好。”近日,在桂花村雷竹基地,村民万正祥告诉记者。

桂花泉镇森林覆盖率达98%,境内茂林修竹,绿涛连天,有得天独厚的气温和土壤条件。依托优势资源,雷竹种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升级,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

“我们引进长富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雷竹经营主体,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营全过程,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现在有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的成熟雷竹基地,其中丰产林9000余亩,种植农户已达到1000余户。”桂花泉镇党委书记徐鹏志兴奋地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桂花泉镇坚持做活特色文章,总投资12.5亿元,将雷竹基地周边3公里打造成雷竹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鲜明的绿色竹产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集生态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以“竹”为笔,打造华中第一雷竹小镇!

如今,坐拥万亩竹林的雷竹小镇“生长”在山水环抱间,郁郁葱葱的竹林、一笋十吃的全竹宴、由竹子编成的各色工艺品……以雷竹为核心的原生态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一村一品 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我们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种植黄精、白芨、石菖蒲等中药材,示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种植和经营,同时满足了周边村组100余名劳动力季节性就近务工的需求。”东源村党支部书记熊超告诉记者。

近年来,桂花泉镇积极开展“三乡工程”引进在外能人回乡流转土地,带领本地农户建设中药材基地,东源村气候、土壤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山上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该村成为中药材发展潜力之地。

“以前地里收入不高,人又很累,种中药材非常好,一亩可以收入10000多元,还能在合作社就近打工。”在东源村中药材基地里,说起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村民徐立孝倍感幸福。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桂花泉镇依托自然条件优势,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积极引导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确保合作社的发展和群众的增收、致富。

实践证明,桂花泉镇的中药材产业不仅仅是一项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更是崛起中的朝阳产业。“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们 ‘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桂花泉镇镇长黄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在东源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中药材;在双港村、仙坪村整合林下闲置土地1500余亩套种黄精;在龙飞村流转土地630余亩种植黄精,在黄精基地的基础上套种冬瓜、大蒜等蔬菜,填补了中药材收益的空闲期。

特色种植 做大做强瓜果经济 “连续三年举办瓜王争霸赛,不仅大大提振了瓜农的种植兴趣,而且还增添了我们官庄村黄瓤西瓜的名气,打开了销售路子!”官庄村2组65岁的袁阳林老人激动地说。

官庄村位于崇赵公路12至17公里处,是桂花泉镇的东大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当地人开始研习种瓜技术,其出产的“无籽黄瓤西瓜”,至今仍为全县乃至全市独有。

2017年,官庄村在黄瓤西瓜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全村共有西瓜种植户273户。2018年,黄瓤西瓜种植面积300多亩,西瓜产量120万斤,产值超过400万元。去年,黄瓤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

“我们大力推广‘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邮政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利用邮政‘邮乐购’互联网平台和实物网络渠道,帮助官庄村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年销黄瓤西瓜150万斤,每户平均增收1.5万元。”桂花泉镇党委副书记廖添文介绍道。

近年来,桂花泉镇以精准脱贫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战略,把黄瓤西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强力打造,注册国家地理商标,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镇、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另外,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双赢格局,该镇秉持“种一窝瓜,种十棵树”的发展理念,沿崇赵线实施产业与国土复绿相结合,栽种各类果树2000亩,增强了农户的发展底气和信心。

引种新品 丰富有机稻产业链 “我们三山村历来都种植稻谷,现在我们地里全部种的有机稻,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左右,100斤能卖到170元左右,经济效益起来了,大米的口感也更好更健康。”在三山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稻的村民钟紫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种植有机稻,是桂花泉镇的又一颗“新星”。

正所谓“好山好水生好稻”,三山村因高海拔种植、寒地生长、泉水灌溉,得天独厚的资源造就了三山香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营养丰富,桂花泉镇党委政府提出“有机、生态、绿色”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更加优质的有机水稻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该村也成为生态有机稻的发展潜力之地,但由于以往零散耕种,销售渠道狭窄。

该村党支部书记丁强兵介绍,几经考察,该村最终确定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种植模式,利用该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三山稻米口碑优势,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统一生产规划、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加工销售产品”五个统一组织种植生态有机稻,完善有机稻产业链,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劳力缺失、销售渠道狭窄等难题,让老百姓获得最大的实惠。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几年来,桂花泉镇积极调整结构,统一流转土地,深耕富民产业,全镇共发展雷竹15000余亩,中药材4000余亩,黄瓤西瓜600余亩,有机稻1300余亩,四大产业齐头并进,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效,阔步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