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忧群众所忧——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现在还能申报大病救助和门诊慢性病待遇吗,是不是需要准备很多资料?”11日,市民钱女士拨通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的电话。医保窗口负责人朱敏从急促的语气中感觉到对方非常着急。
今年5月,钱女士在武汉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需购买抗排斥药物用于后续治疗,每月药费高达6000余元。不仅如此,钱女士还被确诊为糖尿病病变。回到咸宁后,钱女士因病情需要,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高昂的医药费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一筹莫展。
特事特办,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得知规定病种的医保政策后,钱女士的家属当即把病情记录、手术报告单等申报资料交至市医保局规定病种申报科室。科室专家对患者病情、用药情况进行了阅审及鉴定,在符合申报要求前提下,当天就办理完结了此参保患者的规定病种申报,为患者减轻了医药费负担。
“我们对医保三大领域18类34项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流程再造,申报材料整体精简30%以上,办理时限整体缩短50%以上,大大提高了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周少川说。
4月底,从四川万州来到咸宁务工的陈宇,因病住进了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宇持的是万州市的医保卡,在入院和出院结算的时候,本以为需要先垫付医药费。“以前住院,必须自己先垫资,再回万州报销,报销周期长,垫付压力大,个人负担重,往返奔波累。”陈宇告诉记者,这一次,得益咸宁深入推进跨省住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便利,自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住院“不跑腿、不垫钱”的体验。
急群众所急——民有所盼,我有所办
今年年初,国家集采冠脉支架在我市正式投用。
市民陈先生因持续胸痛,被120送进咸宁市中心医院,经检查被确诊为“急性下后壁心梗”,通过绿色通道被直接送进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中使用的两个“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为上海微创厂家生产,单价从集采前的7500元降到了590元。
11日,记者见到了我市第一个享受到此次国家医改福利的陈先生,他恢复良好。患者夫妻二人表示:这次手术享受到咸宁市中心医院先手术后付费等绿色通道政策,还用上了国家集采冠脉支架,两个支架省了1.3万元,“给我们这个工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患者严先生老家在外地,因“急性下后壁心梗”入院,医生建议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由于价格昂贵,他和家人比较犹豫。“原先听说支个架得一两万,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当医生告诉我们,冠脉支架降价了,单价从原来的六七千降到了现在的几百块钱,我们才松了口气。现在术后恢复得很好。”
去年做过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张先生表示,“在医院,我们拿着医保卡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一票制结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市医保局招采科负责人上官征说,接受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后,病人需要长期服药,这在以往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如今,患者服用的很多药品价格也已大幅度下降。
市民胡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需要长期服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片,加上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常年服用甲钴胺片。降价前,阿卡波糖片每盒80元、盐酸二甲双胍片16元、甲钴胺片14元,一年治疗需要花费2000多元。降价后,现在她使用这些药品治疗的费用只需要1100元,比原来省了900多元,费用降低了45%。
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和招标采购科负责人付斌说,国家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在费用上得到实惠,通过降价让患者“用得起”;也提高了用药的质量层次,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比例扩大到90%以上。
周少川表示,在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细走实的过程中,市医疗保障局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其中,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初心”和“使命”融入日常、见于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