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积木”搭桥# 312国道南京绕越高速公路至仙隐北路段改扩建工程眼下处于立交施工的关键时期,虽然架梁、桥面施工如火如荼,却完全没有影响正常的交通通行。诀窍就在于这是一座采用搭积木方式建造的“可装配式桥梁”。“装配式”不仅让项目缩短了9个月的工期,还成功解决了过去困扰市民的修路“保通”问题。
微评:“积木”搭桥不仅实现了施工、通行两不误,还缩短了工期。其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最大程度利民便民。另一方面,科技来自人性,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技创新,必将让社会更加美好。
●@新华每日电讯:#医美消费# 如今,医美消费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在求美的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性身影。据新近发布的《中国新白领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近两成男性白领每月在医美护肤方面的消费达1131元,与女性的1197元接近;有58.8%的男性白领尝试过水光针、热玛吉、光子护肤等医美小手术,46.52%尝试过文眉、文眼线、种睫毛等服务。
微评: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性从医美市场的“绝缘体”到“生力军”,反映出审美观念的变迁,也体现了开放的社会包容度。需要提醒的是,男女性别不同、审美需求有差异,健康的审美,当是各取其美。
●@澎湃新闻:#城市“蹲族”# 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他们没有正式工作,日常开销很低,大部分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微评:让城市“蹲族”重新站起来,需要家庭、社会协力共助,从就业、心理、社群服务等方面予以关心扶持。当然,我们也要探究让这些年轻人甘当社会“隐形人”的深层次原因,在体制机制上寻求解决之道,消除这样的“自我内卷”。
●@新华日报:#脂肪去哪了# 据专家解释,从生物学上讲,大家盼望着减掉的“肥”,实际是储存在脂肪组织内的甘油三酯。脂肪与肌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组织,就像水和油一样,不会互相转化。当人通过运动消耗脂肪时,脂肪会经过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酸,进入血液后与特定蛋白结合为脂蛋白。因此,脂肪在氧化分解时必然是全身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局部减脂”。
微评:春天正是“减肥季”。科学告诉我们,减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肥,积极运动、合理膳食才是正确的减肥之道。
●@新京报:#“远程”实习# 在闲鱼、淘宝等平台搜索“实习”等关键词,有不少商家号称自己有大公司的实习资源,只要学生交钱,就能远程“入职”大公司。有商家不但明码标价,甚至表示如果学生不愿参加远程实习,可以直接购买“支持背景调查”的实习证明。
微评:商家为了利益什么奇葩操作都能想出来,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对大学生来说,实习可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检验人品诚信的第一考。如果知错犯错,靠虚假的“远程”实习装扮简历,就算顺利入职心仪单位,但却养成了凡事走捷径、耍小聪明、不择手段的思维行为方式,以后总要吃大亏的。(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