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通讯员 敖琼
爽朗的天气,3月的阳光,暖暖的微风拂面,春日的感觉越来越浓。
14日,记者在淦河畔看到,市民游客沐浴暖光,放飞快乐。健身跑步的青年,牵手散步的情侣,追逐玩耍的孩子们……这些在健身绿道、公园滩地里游玩的人群,享受着咸宁“母亲河”的美丽景色,见证着城市活力的逐渐复苏。
淦河最早记录可追溯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条长76.6公里的古老河流,从幕阜山跌落700多米入南川水库,一路蜿蜒北上,接纳10条支流,穿过广袤田野、村庄,走过繁花似锦的咸宁城区,最终涌入斧头湖汇入长江。
每天吃过晚饭,家住温泉月亮湾附近的市民周晴和几个老姐妹,相约着去淦河边的小广场上跳舞。“看看现在的淦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多好!”
曾经的淦河可不是这样。
“以前,淦河可是有名的‘臭水沟’,一阵微风,臭味刺鼻。再一看,水成了酱油色。”周晴说,“近十几年,长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淦河。别说在河边跳舞了,以前走路都要绕着走,尽量避开这条河。”
“那可不是嘛,特别是一到夏天,沿河居住的居民家里开不得窗,出门身上衣服都会留下味道。”周晴的舞伴邓阿姨回忆说。
我市对淦河的治理,其实从未间断。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我市开展淦河治理,对河面垃圾进行清除;2012年,修建沿河绿化带;2015年,开展淦河水环境治理……
“淦河治理一度处于‘今天修这块,明天修那块’的状态。”该负责人感慨说,“别看就一条河,治理涉及城管、环保、水务、住建等多个部门。各家发现问题时间不一样,资金使用安排侧重不同,就会出现反复整治、效果不佳的现象。”
避免头痛医头,惟有通盘整治、提前布局、综合施策。2018年1月,咸宁市启动淦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6.8亿元,包括黑臭水体整治、防洪排涝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等三大类60余个子项目,全力为淦河做“焕颜手术”。
咸宁城发集团、中建三局共同实施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约5.6亿元。
“淦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在编制《淦河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淦河水质提升方案》、淦河‘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后,建立了预防保护责任制,开展了淦河水域岸线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已完成了盘泗洲新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淦河西河桥段人工湿地工程、双鹤桥橡胶坝右岸整治工程等项目。”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一号桥一路向北,沿淦河行走,在双鹤桥橡胶坝右岸、淦河西河桥段人工湿地公园,游客秦文收获美景无数。她拿着相机一路拍一路感叹:“咸宁的淦河好美。”
市民赵先生说,如今的淦河绿道行人如织,河道两岸栽种的桂花、金叶楠等树木,郁郁葱葱,苍劲挺拔;樱花、兰花、月季等鲜花漫堤。
市民钱女士说,现在的淦河湿地公园亭台楼榭、绿树栈道,居民推窗见绿、下楼就是公园,十分惬意。
其实,淦河之所以变美,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淦河治理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得益于咸宁人全民参与呵护母亲河。
近几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自然”的整治标准,本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坚持长远谋划、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围绕解决淦河防洪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问题,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落实淦河管理与生态保护。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将淦河流域小微水体纳入河湖库长制工作体系,全力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咸宁绿水青山。
在建设改造过程中,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和湖泊局、城管执法委等各级单位积极调度和协同,不断实施淦河防洪、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等系统治理,持续提升淦河流域防洪能力,加快改善淦河流域水生态和宜居环境,更好地满足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对已建成项目加强日常管护,社区、各类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清河活动,主动投入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
经过几年的打造,目前,市区淦河流域建成综合性公园5个,社区公园2个,专类公园2个,小游园45个。其中,通过淦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城区公园7座,桥梁和公园亮化4处,景观绿化提升6处,治理淦河岸线14.2万平方米。
淦河流域已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正朝着生态之河、美丽之河、文明之河、富民之河奔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