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立邦之本。
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树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作为一地一方或一行一业的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刚刚过去的2020年,咸宁与全国全省一样,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为难忘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全市上下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英雄答卷。实践证明,我们长期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深厚底气。
今年经济工作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外部环境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特别是面对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要求,面对咸宁地区生产总值长期排名不高、县域经济北强南弱、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面对既要做大经济总量又要做优质量的双重压力,我们更要树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集中精力办好咸宁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
经济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专业性、复杂性都很强的管理工作,没有政治站位、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了,也是干不好的。
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讲政治应是第一标准。经济学决不是纯粹的经济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行家里手”应当具备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应当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了然于胸,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可忽视,更不可偏离。
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懂规律应是第一标配。任何事物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经济工作也不例外。“行家里手”,应当善于把握和遵循经济规律,善于透过各种经济现象看到背后的经济形势,善于采取“三头三化”思维弄清楚、想明白、琢磨透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善于运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去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有担当应是第一标识。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其他建设也无从谈起,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发展逻辑。当前,咸宁正处在把“三大目标定位”抓深抓实抓成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每个人都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守底线应是第一标尺。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尤其是党员干部抓经济工作就免不了要和市场主体打交道。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知戒惧、守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要守好发展与安全底线、生态环保底线、政商交往底线、廉洁自律底线。
三
争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重点靠理念引领、核心靠能力支撑、关键靠作风保障——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首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
——必须提升抓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发展的天花板实际是思想的天花板;工作的短板实际是能力的短板。现在,全市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不高、核心业务尖子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型干部十分紧缺。面对“知识陈旧”“本领恐慌”的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静下心来学习经济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要注重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真正成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内行人”和“金刚钻”。
——必须弘扬深实严细久的标准和作风。有人说,自己不努力,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好消息;自己不招商,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好项目。华润电力592亿元项目落户赤壁;崇阳集中签约10个项目,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一季度,不少地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来了“好项目”,招来了“金凤凰”,但这些项目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现在区域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程度,外地的发展建设热火朝天。当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必须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抓投资、抓招商、抓项目、优环境上来,以“抢”的意识、“拼”的精神、“战”的姿态按下各项工作“快进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确保咸宁“十四五”第一步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