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看我市如何推进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柯常智 通讯员 张兴国 倪德武车群

  高龄津贴发放核实不准、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得到解决;

  适龄儿童上学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缓解;

  出行受阻的“断头路”终于修通,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现象不见了……

  日前,市委巡察办“晒”出的巡察整改成绩单显示:五届市委前7轮巡察反馈的241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415个,整改完成率达99.92%;清收清退资金10.3亿元,追责问责1730人,建章立制2034项。

  “只有群众满意了、获得感增强了,整改才算落实到位。”市委书记孟祥伟对巡察整改工作提出的要求,激发了各级各部门雷厉风行抓整改、一着不让促落实的工作热情。

  压实主体责任,传导整改压力

  “县(市、区)党委书记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整改,该追责的要追责、该防范的要防范;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要落实整改主体责任,自己的问题自己买单,当一次问题的终结者……”

  2020年12月9日,市委召开县(市、区)经济开发区专项巡察情况综合反馈会,向6个县(市、区)党委政府、纪委监委、开发区领导班子和市直有关部门反馈专项巡察县级经济开发区发现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现场集中通报问题,让我深感整改责任重大。”参会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表示,一定要扛牢整改的领导之责,对巡察反馈问题照单全收、对症下药、全面整改、不留死角。

  “每轮巡察结束都坚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听取巡察情况汇报,点人、点事、点问题,限期整改。”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庆刚说,针对部分被巡察党组织认账积极,实际整改却流于形式等问题,不仅要求被巡察党组织对巡察整改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并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还通过及时公开整改情况,由群众对整改成效进行评判打分,促使被巡察党组织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

  在层层传导整改压力的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了巡察整改回访督查及问责机制,坚持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回访,对拒不整改、敷衍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并纳入市委综合考评内容,倒逼被巡察党组织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其中,对巡察发现问题较多的23家单位进行了点题式回访,对整改不力的3家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集体约谈,对5名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

  赤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方高文告诉记者,该市通过“书记抓、抓书记、抓班子”的行动,督促指导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整改专题工作会”,形成了“认识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找准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制度不完善不放过”的普遍共识,该市去年巡察发现的1748个面上问题,目前已整改销号1745个,整改率达99.8%。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