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 星期
化蛹成蝶
—— 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组建两年工作纪实
省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领导来咸宁调研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我身边的勤廉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给获得“我身边的勤廉典型”称号的同志颁发荣誉证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 通讯员 何珊琳

  核心阅读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市级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和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政府采购“管采分离”的工作要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原市政务办主管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市政府正县级直属事业单位,加挂市政府采购中心牌子。2019年2月18日,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新班子到位。2月23日,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正式挂牌。

  两载风雨砥砺,两载春华秋实。机构改革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一班人明晰职能定位,提升服务质效,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和“电子采购”平台建设,打造一流交易采购营商环境。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推送情况排名中,咸宁位居全省市州前列。中心被评党建工作优秀单位、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档案管理省一级单位。

  日前,记者走进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切身感受和见证了该单位组建近两年来发生着的蜕变。

  找准职能定位

  服务建设大局

  机构改革后,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主要职责是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场所、设施和服务;组织实施集采项目代理采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服务项目建设大局,成为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包保联系市本级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出台《关于建立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招标采购包保联系服务制度的通知》,围绕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该中心工作力量下沉,实行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协调联系,工作人员具体联络的工作机制,通过实行预约服务、落实一次性告知、实现项目全程跟踪等措施,对市本级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招标采购包保联系服务活动,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已有大洲湖生态建设示范区、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等45个项目开工建设。

  跟进服务疫后重振“十大工程”项目。对全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十大工程”项目进行梳理,列出市本级和各县市区项目清单,主动联系项目建设单位,开展上门对接服务,掌握项目进度,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做好进场交易前期准备工作。每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明确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联系人,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协调推进、相关室部负责跟踪服务,联系人负责对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形成责任关联、相互督促的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体系。目前,已完成招标项目180个,226个标段,交易额达63.4亿元,节资额达4.74亿元。

  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宗旨,以服务企业、服务部门、服务基层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实现新的突破。2019年,全市进场交易项目2206个,同比增长16.3%;交易金额207.48亿元,同比增长65.6%;节约资金11.97亿元,同比增长42.8%,节资率为7.4%。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况的严重冲击下,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总体平稳,全年仅有部分指标略有下降,全市进场交易项目2294个,同比增长3.99%;交易金额199.0409亿元,同比下降4.01%。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推送情况排名中,咸宁市位居全省市州前列,为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推动利企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

  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提高政治站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突出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对表,落细落实措施,着力在优化办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打造一流交易采购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每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内容组织实施自主改革项目,主动为市场解绊,先后取消招标文件审查性备案、招标控制价审查性备案、中标结果公示前置审查、投标保证金代理发起退还审核确认等6个审批事项,实现了该放即放。严格两项收费标准,政府采购项目不收取投标保证金和信息服务费;工程建设领域投标保证金缴纳比例最高不超过1%,缴纳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信息服务费费率由1.0-0.2‰下降到0.7-0.14‰,实际减免率达30%。两年来,共清退企业投标保证金1179笔、13787万元。实行五项免费服务,下载招标文件免费、投标报名免费、提供标书编制软件免费、为市场主体提供培训免费、电子招投标CA数字证书重复注册免费,受到企业好评。

  争当金牌“店小二”,着力提升服务质效。要求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系统干部职工严格做到服务事项不推诿,法定工作时限不超时,信息服务费收取不超标,投标保证金退还不拖延,招标采购文件不歧视,供应商和代理机构不指定,市场主体投诉质疑回复不逾期,项目交易信息不泄露,招标采购过程结果不干预,影响公平公正的各类活动不参与等“十个不”规定。印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的工作意见》。出台5个方面15条措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推行容缺受理机制,为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招标采购开辟绿色通道,已先后为咸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配套工程等24个项目实行容缺受理服务,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开通智能客服系统,为企业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零拖延服务咨询。推行交易服务“一网通办”,项目交易申请、场地预定、信息发布等业务均实现网上办理。

  规范交易流程规则,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运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开标评标现场见证管理规范》《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运营管理规范》《政府集中采购操作规程》《政府采购业务工作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等6个工作规则,切实规范各类交易采购活动。同时,订立《招标代理机构进场服务差错行为公示办法(试行)》《投标人、供应商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异常行为公示办法(试行)》《评标委员会成员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评标活动中差错行为公示办法(试行)》等3个管理办法,加强开评标现场服务及见证管理,目前发现并协助处理各类涉嫌违法违规问题18个,打造公平公正和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打造一流平台

  提升交易功能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构建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在交易采购平台信息化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促进了市、县两级交易采购电子化功能不断提升。

  全面实行“不见面开标”。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的基础上,疫情期间,开发简易版“不见面开标”系统,帮助招标人和投标企业方便、快捷、安全的完成招标投标活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电子化、智慧化招标采购工作,启动市县一体化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升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电子交易系统JAVA升级、不见面开标大厅、大数据分析系统等。还开展电子交易平台检测认证和等级保护检测,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获得三星级认证证书,建成了电子档案系统。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面提升远程异地评标覆盖率,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确保交易阳光透明,提高交易效率效益。主动适应公共资源改革创新新要求,以全流程电子化和交易公开透明为切入点,提高交易效率,实现交易全流程公开透明和信息共享,持续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从“辖区内”向“区域间”的转变,深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高效运行。目前,全市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共33场。

  建成政府采购“电子商城”。2020年5月启动了“电子采购”“网上商城”平台建设,推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与不见面开标和远程评标一并上线。10月28日上线试运行,12月1完成平台验收,实现电子交易系统升级“全程无纸、全程共享、全程规范、全程安全”,缓解开评标场所压力、节约交易活动成本、提升中心服务水平、促进交易公平公正。

  启用电子保函应用系统。坚持以“深化落实放管服、落地普惠金融、优化营商环境”为原则,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金融服务支撑平台,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降低各方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目前征集金融服务机构6家,为企业缴纳投标保证金提供了新选择。

  聚力党建引领

  创响特色品牌

  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服务大局抓党建,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创响品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成效、迈上新台阶。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被评为市直党建工作优秀单位,中心党支部被评为“红旗党支部”。

  倡导“三个理念”,强化示范带头。该中心党组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和为党工作第一职责,强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意识,倡导“大张旗鼓抓党建、当仁不让抓党建、全力以赴抓党建”的理念和氛围,以“头雁效应”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两年来,中心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357个,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研讨、带头调研,撰写学习体会、研讨发言、调研报告58篇(次),带领“招标采购·百姓宣讲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8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制定“三个清单”,构建责任体系。该中心党组自觉担负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抓主业、担主责、唱主角,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落地。完善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29个,制发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计划》《支部工作要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室部岗位职责清单“三个清单”,明确党组主体责任24条,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48个,订立廉政风险防控措施81条,明确5个室部岗位19个、职责73条,形成了组织健全、任务落实、目标明确的工作机制。

  坚持“三个严格”,规范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即便在防疫期间也不落一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两年来共召开支委会25次,党员大会29次,党组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8次,党员讲微党课9次。定期开好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相互交心谈心96人次,评议党员29人次,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长效化。严格党员日常管理。全面实行党员手册和干部工作日志制度,中心党组书记定期抽查批阅并通报,切实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两年查阅并通报4次。严格组织制度规范。及时建立了《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等党建党务制度19项,支部开展议事活动25次。

  强化自身建设

  锻造崭新形象

  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六大”活动为引领,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升,三年上台阶”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明确新定位,展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争创活动,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树立了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以制度为本。中心组建后及时订立党建党务类、廉政作风类、组织人事类、机关事务类、后勤管理类等五个方面54项制度,并根据运行情况修订增加为59项制度。建立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月度工作例会、月度工作安排和工作督办落实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规矩、有遵循、有依据。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两年间,中心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研究决策事项62项。

  坚持以管理为纲。每年对机关财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服务费和投标保证金进行了内部审计,加强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报销程序,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历年投标保证金资料整理归档,建起了投标保证金财务账,与银行签订了投标保证金委托代理协议。加强档案管理,整理2019年档案2290卷、2020年防疫档案138卷,汇编资料35册,确保档案的真实、完备、科学。加强公车管理,建立车辆出勤台帐,安装了公务车牌和GPS系统,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资产登记管理,订阅报刊书籍,印制学习笔记、工作日志、文件夹、信封信纸、材料纸等,满足新单位工作的需要。

  坚持以队伍为要。坚持从严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干部职工的日常教育管理。对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实行钉钉打卡签到和实绩清单管理,并提出考评等次、作出综合评价。开展干部定岗定责工作,做到按编设岗、岗责对应、人岗相适,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立足抓早抓小,坚持挺纪在前,对干部发生违纪违规行为,及时严肃问责处理,近年来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诫勉谈话1人、工作约谈2人、谈话提醒12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凡是过住,皆为序章。在助推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中心人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三牛”精神,始终追梦前行!

2021年1月20日 星期

第06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持续推动“六大”活动成果转化应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