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通城城投体制改革尘埃落定,城发公交集团与其它子集团一道挂牌成立。
通城城发集团是通城最大的国企,而城发公交集团又是城发旗下最大的子集团,拥有客运中心、客运、公交、出租车、校车等多家运营分公司,可谓是通城县交通运输业的“龙头老大”。
“城发公交也是包袱最重、运营最难、压力最大的子集团之一,面临着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双重任务。”通城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总经理兼城发公交集团董事长罗毅形成共识。一年多来,城发公交在城发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改革,加速产业转型,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困局——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城发公交集团由原恒通运输有限公司重组而建。拥有50多年运营历史的恒通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运营线路覆盖沿海20多个大城市,每年跨省运送旅客数十万人。然而,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和市民出行的多样化,守着老圈圈的恒通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加之管理不善,到重组之时,债务高达7000万元,人员有700多人。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毅,花了近两个月搞调研,与原恒通公司的党员、干部、老职工座谈,深入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调研结果令人怵目惊心——
债务重且乱。7000万元债务中,有很多不明债务和纠纷债务。原恒通公司有个恒兴砖厂,10余亩地,30多个债主,在没有划转到公交集团之前,债主凭一个条子就可以直接把现金领走,不办任何手续就拖走10余万元的砖。前两年公交车轮换,本来国家是有补贴的,由车辆购买者先全款把车辆买下,国家分3年补给购买者,但恒通公司以公司名义把车辆买回来,公司承担贷款利息,让私人受益。车辆总共的贷款是1000余万元,支付利息近300万元……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有很多。
人员多且散。整个公交集团共756人,其中142人长期不在岗。在岗职工素质参差不齐,老中青中间断层。公司处于半瘫痪状况,人员只能强制性轮岗,上岗职工工资低,大概1500元/月,即便如此,当时公司甚至已经拖欠员工工资4个月,拖欠养老保险半年,没有购买医疗保险。
资产少且劣。公交集团接手的资产中,90%的属于不良资产,房屋连房产证都没有。重组之初,发展业务需要到银行去借款,偌大的公交集团竟然拿不出抵押物。武汉线路、通城1路、2路、4路等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都卖给了私人,公交集团运营的都是些亏本的、政策性补贴的线路。通城有4个短途客运站,城东站、城北站、城西站、九宫站随着恒通划转到公交集团,每个短途站的实际收入连日常开支都不够,人员工资、保险靠公交集团倒贴。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