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
冬季泡脚有讲究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念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喜欢睡前泡脚,暖身又安眠。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张吉提醒,泡脚虽好,也有讲究。

  泡脚并非人人适合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欢泡脚驱寒,尤其是经常感到手脚冰凉的人,晚上打一盆热水,双脚泡上一会儿,身体暖暖的,很是舒服。

  张吉说,有古代养生书籍记载,春天足浴,开阳固脱,夏天足浴,暑湿可祛,秋天足浴,肺润肠濡,冬天足浴,丹田湿灼。

  泡脚是很多人的养生理念,冬天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刺激足部穴位、反射区和经络,辅助疾病治疗。

  然而,泡脚看起来很简单养生,但并非适合所有人。比如,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心脏搭支架、低血压病人要谨慎泡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水温并非越高越好

  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越高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水温过高,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不利。“水温一般控制在38℃—43℃,不超过45℃。”张吉说,水量以淹没踝关节为好。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留意水温,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烫伤。

  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泡脚的时间也要注意。张吉介绍,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泡脚会加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饭前泡脚可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泡脚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在睡前1小时以上时候泡脚为宜,一天一次即可。晚9点泡脚最养肾,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虚弱的时辰,泡脚体内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

  要注意控制时间。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血液向双下肢灌注过多而出现头晕、头胀,而且对皮肤也不好,易出现局部皮肤干燥等问题。一般泡30—40分钟,人体微微出汗即可。老年人泡脚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为宜。

  体质辨证后再适当加料

  冬季泡脚,有人喜欢加些辅料。

  张吉提醒,可以加艾叶、生姜、花椒等温经散寒之品,但应体质辩证后再进行,若随意进行可能药性与体质相背,适得其反,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荐几个常见方如抗疲劳足浴方:红景天、柴胡、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等。失眠足浴方:鸡血藤、夜交藤、合欢皮、丹参、远志等。腰腿痛足浴方:千年健、伸筋草、透骨草、桑寄生、杜仲等,上述方中药煎水后或颗粒冲泡后泡脚。

  泡脚时双脚可互相搓揉,轻轻按摩,但要注意力度和水温,避免擦伤皮肤,有条件的家庭盆内可放鹅卵石,高低不平的石头表面可刺激脚底穴位或足底反应区,起到针和灸双效合一作用,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效果好很多。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

第07版:健康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