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崇阳经济开发区天城工业园,崇阳浩瀚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完成最后一道上漆工序的风力发电配件锁定盘进入包装,即刻发往广东阳江。
崇阳浩瀚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湖北崇锻公司。
“订单赶不赢。”在机声轰隆、焊花飞溅的车间,原崇锻公司负责人龙志平眼里含着泪水:“这一幕,终于等到了!”
崇锻这棵“老树”发“新芽”了!
“建好一个企业要花多少年,抛弃一个企业只要一分钟。”
崇锻曾经很风光:占地近4万平方米,是锻压机床专业生产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畅销国内外,行业内名列前茅。
然而,2013年起,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直至2016年资金链断裂,企业彻底停产。
讨债连连,上访不断。巨额的欠款,停摆的车间,龙志平感到天都塌了。那段时间,情绪极端消沉,但不敢轻言放弃,仍四处寻求合作。
崇锻是崇阳县的老牌国有企业,解放前能制造军工产品。技术力量雄厚,厂房设施完备。
如果破产清算,就是废地一块、废铁一堆。变卖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更别说著名产品、驰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流失,难以消解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得多少年,抛弃只要一分钟!只要这个企业还有一丝希望,政府就一定要伸出援手!”咸宁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如是说。
县长郑俊华主持召开工业联组会议强调:“企业‘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企业‘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为保住市场主体要敢作为、善作为、敢担当、勇担当。”
在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下,经济开发区、担保、银行、税务局、环保局、应急局、市场监督局等相关部门迅速聚拢起来,出谋划策,纷纷投入到唤醒激活崇锻沉睡资产的行动中……
“瞌睡”要遇到“枕头”,得有“醒着的眼光”。
转机从2019年初开始: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在市场摸排中看中了崇锻的厂房,想要合作制造风力发电配件。
该公司是武汉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国内特种铸造行业名声显赫,在武汉市江夏区有一个专业的研发基地,并承接了风电行业巨头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大量的主打产品订单。
但该公司主要生产精密铸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要建同等规模的厂房,至少要投入8000万元。必须与有能力的生产企业合作,他们相中了崇锻的重工车间。
可是,一个负债累累、“四面楚歌”的停产企业,合作能成吗?
自从2016年停产后,崇锻有银行逾期贷款3000多万元、担保代偿4000多万元无力偿还,民间借贷纠纷屡屡发生,诉讼官司源源不断,信访人员络绎不绝。
眼下,风电行业势头正劲。我国于2004年正式起步,至今已整整15年,而风电整机在没有经历风沙等自然条件侵蚀情况下最长使用寿命20年,整机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新一轮周期。
尽管崇锻公司已停产多年,但厂房在、设备在,技术骨干也舍不得企业垮掉,听说有“翻身”的机会,不计报酬就回来参与试制产品,并一举成功。
崇锻具备了优质供销商的条件,还通过了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为期半年的供应商准入评估。
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王庆麟坦言,当时公司律师查询到60多个涉诉案件,公司领导层开会讨论与崇锻合作时,多数人顾虑重重。
“有政府给崇锻助力解难,有各行各业抱薪拾柴,我们有信心合作成功!”该公司董事长苑松告诉记者,公司不仅看中企业的优势,更看中当地的营商环境,至今已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的合作资金和技术支持,后期还会继续追加投资。
听说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救企业,债权人态度也都一百八十度转了弯。从评审到试制成功,没有一个人来闹事。债权人甚至承诺,如果能合作,可以集体签联名保证书,绝不打扰生产。
“担保不担当,不担险,不能叫担保公司。我们卒子先过河!”
“我们不动,就是一盘死棋;我们先动了,整盘棋就活了。”崇阳金信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艾新民说, 崇锻的资产盘活了,不仅能化解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纠纷,还有望追回金信担保代偿的4000多万元。
“我们卒子先过河!”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