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活动,成了最热的公众议题。
为凝聚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7月初开始,本报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开办“转型发展大家谈”专栏,面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园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约稿,围绕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目标,谈思想变化、存在问题、建议对策,先后在《咸宁日报》发稿17篇,有力促进了“六大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场对“转型发展”内涵的有益探讨
“作为我市‘一区两带三大四重五城’战略中的核心‘一区’,必须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做最好的自己,在率先建成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咸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进的《在率先建成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勇当排头兵》文稿中,这样强调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玉国在《以市场为中心加快企业转型发展》一文中指出: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金钥匙”。
“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要求我们必须在全面转型的前提下,坚持求实创新促转型。”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卢曰才的《求实创新促转型》一文开宗明义,“转型发展,就是向绿色发展转型、向市场体制转型、向创新发展转型、向产业升级转型、向治理服务转型、向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转型的全面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崇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石浪结合崇阳县实际,在《做优医用卫材产业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提出:加快稳健医用卫材产业转型升级,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县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对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心剂”作用。
一次对“转型发展”故事的集体回忆
“是高站位建设争荣誉、高标准实施创智能、高科技谋划绘蓝图的发展实践,成功帮助企业创造了辉煌。”在《加快转型发展 引领企业做大做强》一文中,湖北嘉麟杰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震回忆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自2016年正式生产以来,公司先后与日本优衣库、欧洲HM、依顿纪德、安莉芳、武汉爱帝、多美丽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生产产能和销售额直线上升。
在《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做大苎麻纺织产业》一文中,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华回忆了从父辈身上传承下来的改革创新基因,通过科技创新,使企业生产的“白练”牌麻纱一跃成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标。
在应邀撰稿的6位企业家代表中,多数都是结合企业实际对在“转型发展”中成长故事的温馨回忆。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崔忠杰的《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一流企业》文稿,则围绕招引人才、技术创新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协助企业组建技术攻关团队,解决国内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让企业不用“愁米下锅”。
一次对“转型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
“目前,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代表海威复合材料,由一家做快艇玻璃钢外壳的企业转向某领域高端复合用材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代表机电制造业,由传统机电制造发展成为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园区代表咸宁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为国家级咸宁高新区。”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黄宏光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就予以点赞。
咸安经济开发区现有文化产业项目7个,涉及书籍设计、印刷、发行、线上线下销售、文化专用设备制造和广告传媒等。去年在完成了对印刷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对图书印装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后,今年不仅日印刷书数量翻了一倍,印制书籍成本下降了30%,而且书籍残次率也由原来的2%降到3‰。该开发区工委委员周军在《做优文化产业 壮大园区经济》一文中表示,这一成绩得益于技改投入和奖补资金支持。
“作为全市最大的纳税企业,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追加投资36亿元,新建中兴拓湖北再生资源等5个项目,形成了‘1+5’产业链。”嘉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斌表示,该县将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抓实服务、抓好创新,助力钢铁冶金产业做大做强。
“我希望,对于转型发展的探讨和改革创新意识的培育,征文活动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一个让咸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的起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冰生以《抓好“三个关键” 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题撰文表示,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工业制造业首当其冲,必须“抓实体,培育发展新动能;抓绿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抓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