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 星期
从湖北省高考作文说开去
○汪永富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尘埃落定,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全国1卷的高考作文是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为材料,要求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上写一篇发言稿。

湖北采用全国1卷,高考作文保持了近年高考作文情景化任务驱动的题型,题目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样性,对于那些阅读面广,注重读书思考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下笔并且能在创新中出彩;相反,对于那些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只顾埋头于“刷题”“训练”的学生来说,就可能只能浅“写”辄止了,其中的高下立判分明。

纵观今年全国卷5道作文题,除了全国新高考1卷是要求写一篇文章外,其它4卷分别是要求写一篇发言稿、写一篇演讲稿、写一封信、写一篇主持词,更加突出考生的情感参与性和语文的实践实用性。

今年是湖北省参加传统高考的最后一年,也是在“三新一旧”背景下的一次特殊高考。2021年,咸宁市的高中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湖北省新高考的元年考试?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就是最大的提示、最好的提醒,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既定的方向。我认为,建立在育人方式改革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高考成绩,是高中教育的着力点,也是咸宁市高中教育未来的发力点。

一是在改革创新上发力。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改革正式启动,2018年9月湖北省进入新高考。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是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各高中学校必须在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深入地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如果我们还是固守着过去的“不变”,以应时代教育发展的“万变”,穿着“新高考”的鞋子,走着“老高考”的步子,选科上弄几个“套餐”丢给学生,爱选不选,教学上依旧按照惯性思维“涛声依旧”,管理上变换一下门庭“换汤不换药”,如此这般,一张旧船票肯定是登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船了。

二是在教师培新上发力。新高考、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提出较高标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理念和人才评价观念上做出重大转变,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有重大提升,全面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实现角色转型。面对“三新”,每个高中教师都应该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改变,只有教师自己先一步适应“新”变化,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迎接新高考。如果缺乏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支撑,即使拥有完善的机制和优质的生源,学校也难以把握好新高考带来的机遇,实现各校升学率的实质性提升。所以,各高中学校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培新与管理,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推进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切入点,在教师在职培养培训上着力和发力,成立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认真研读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文件,认真研读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认真解读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尤其是更新观念,按核心素养的理念实施教学。几年前,北京十一学校某年级的语文课就是这样的:(1)核心任务——选史记当中的侠客人物,装扮一位老师;(2)目标要求。在两周的时间里,孩子们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和进程,老师适当地介入,最后孩子们说服了老师,在最后的狂欢节,整个年级的老师都被孩子装扮上他们的心仪的人物,走上T台,按照孩子设定的出场顺序走出来。今年全国新高考二卷作文要求以“带你走近”为题写一篇主持词,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第10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就安排了单元学习任务,我不排除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讲理论,学生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但是如果教师按“家乡文化生活”的教学要求,以咸宁地方课程“咸宁文化”为教学资料,像北京十一学校老师那样,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查阅地方文献,撰写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分享,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是不是比“纸上谈家乡文化”来得更有真实感和体验感,让真正的学习发生。

三是在关键环节上发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依赖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二者共同推动学校育人方式转变,而学校育人方式转变立足于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课程体系建设。“选课走班”,走班只是学校教学组织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行政班变成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课程才是关键,如果学校不能提供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学生自主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学校要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做好课程整合与建设的顶层设计,制订“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的课程框架与实施方案。其次是课堂教学转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传统学习方式向新型学习方式转变。“走班制”教学新样态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自己的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新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还有合作与共同创造。再次是管理机制创新。“走班制”教学新样态要求学校变革管理组织架构,由过去的管理、教育为主转为以指导、发展为主,构建学生成长支持体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和学校发展支持体系,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学术治校,实现多元合作治理,逐步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站在新时代教育的起点,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全球观、全局观和未来观,为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0年7月24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