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
防治未病 冬病夏治

张仕玉,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病区主任。

夏季如何防病?

夏季防病很重要。首先要防中暑,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及时喝水,尤其是出汗多的时候,更要频繁饮水。不要喝太多纯净水,要以矿泉水等含有电解质的水为主。只要及时补水,一般就不会中暑。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的表现是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此时及时降温、通风、补水,尚有自行恢复的可能。若病情加重,应立即用空调制冷的车送往医院急救,或者拨打120急救电话。

其次要预防寒冷性疾病、空调病。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汗流浃背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洗冷水澡、站在电扇空调前面猛吹凉风、喝冰冷的水,或者睡在潮湿的地板上,对着电扇吹,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发疾病,轻则感冒发烧、患上风湿病、身体疼痛怕冷,重则导致长期头痛、胃肠痉挛、胃出血,甚至诱发高血压、脑卒中、心绞痛。

第三要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夏季蚊虫滋生,污染食物,而且食物在高温下容易滋生细菌变质,当人们使用这些食物后,很容易发生痢疾、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所以我们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持续低温保存,食用前充分加热,食物变味变质后切勿再吃,即使加热了也不能食用。夏季甲肝、戊肝多发,主要就是由于肝炎病毒污染食物。甲肝和戊肝发病症状都类似于感冒或胃肠炎,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肠炎。

第四要预防冠心病、脑梗塞、心衰加重。夏季炎热多汗,会导致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天气炎热导致饮食差、睡眠差、情绪差,会加重心衰、抑郁等疾病。如有心慌胸闷胸痛、头昏头痛乏力等表现,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夏季如何治病?

夏季治病也很重要。中医长期以来提倡冬病夏治。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病情加重的疾病或不适。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属于阳气不足、肺脾肾阳虚、寒湿为患,也就是自身代谢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也容易感受外寒而发病。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也比正常人怕冷、怕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产后风湿、“月子病”、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等都是冬天容易加重、夏天容易减轻的疾病,属于“冬病”之列。

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冷,天冰地坼,两寒夹击,患者难以有效驱寒,百病由寒起: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中国古代医生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地疗效。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

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再口服药物治疗,能够鼓舞阳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减少复发的目的。

麻塘中医医院(麻塘风湿病医院)长期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多年来患者反馈良好,今年该院将继续大力推广“三伏贴”、“三伏灸”、中药治疗等冬病夏治的有效方法。

2020年7月3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