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泉村和石印村皆为通山县慈口乡的两个临湖村落。下泉南依白岩山,北接富水湖。这里楠竹、大理石、煤炭储量丰富。因村子对面山脚下的溶洞,终年有股泉水流出洞成溪,故称“下泉”。
下泉湖光山色风景宜人,白岩雄峻高耸,且物产丰富,历代有诸多文人墨客到此观光游览,其文化艺术也感染着后世子孙,使村里的年轻人形成了勤奋好学,钟情书画的传统,走出诸多名医名伶,画家作家。如当代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湖北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孔奇,以及作品载入中、小学课本和大学教材的湖北知名摄影家孔艺,兄弟二人就出自下泉。
下泉原为下泉乡,撤乡并镇后,形成村落,街道长约里许,沿街农舍、店铺大多为近年建设的小楼房,村里出去的青年才俊众多。
石印村与富水湖大坝相隔两里许。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村前为烟波浩渺的富水湖,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遗风。相传古代有位皇帝沿长江,入富川,来到石印村,因一路颠簸劳累,加之天气炎热,头晕脑胀,在此地歇憩纳凉时,丢了玉玺皇印,皇帝急得不得了,命随侍人员与当地官绅严密寻找。
但皇印隐秘无踪,无从寻得。当时人称此地为“失印”。过了若干年,在当年皇帝失印的地方,生出一个石台,宛如皇印,并有印章的形模纹络。有民间卜卦的江湖术士认为,今后这里要出一位手掌大印的朝廷命官。从此,当地人每每见诸文字,改字不改音,称“失印”为“石印”。果然,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这里出了个与皇后结为兄妹的工部侍郎徐纲。
徐纲(1511—1583),字立子,号浴泉,湖北通山县慈口乡石印村人。明嘉靖十年(1531)中举,1544年中进士,放外任官,后升任吏部给事中。1566年,明世宗崇信道教,以道装御殿理事,令文武百官戴黄冠上朝。徐纲拒戴黄冠,冒死进谏,受廷杖,其忠直之举受朝野一致赞赏。徐纲为人宽和、正直、廉洁,从政28年,官至工部左、右侍郎。万历年间,他对当政不满,上疏告归,在家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