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 星期
农民增收需农业产业化支撑
○申鸣

  近日,赤壁市各大水果种植基地的新鲜水果陆续上市,为农民增收带来显著效果。这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兆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刀耕火种的传统种植方式,延续几千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种植方式逐渐被现代化农业所替代,农业种植迎来了机械化时代。但是,耕种的方式有了改变,农业增收的比例却不大,这是导致农田抛荒的主要原因。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农民种地收入显著增加,这就需要我们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思维、调整结构,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对此,赤壁市以“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着力建立特色板块基地。针对余家桥乡山林资源优势,打造水果小镇;东柳村田平地阔,适宜西瓜葡萄;赵李桥镇制茶业有着优良传承,于是着力打造砖茶小镇……这一系列的举措的实施,切实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统筹规划,统一行动,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节省人力,更方便了管理;其次,产业化发展便于市场推广。农产品成批次上市带来的市场吸引,是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的根本依托。另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务工需求带动农民务工就业,也给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赤壁镇东柳村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型受益者。10年前,该村居民年收入不到9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被列入全市发展后进村。通过发展以水果种植、小龙虾养殖等产业,如今该村村级集体年固定收入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

  当前,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催动乡村发展的步伐奋勇向前。这个时候,更需要利用好田地,在改变耕种方式的同时,更要改变耕种思维,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让农产品与科技融合,与市场接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农业的利润空间,为乡村振兴的最终胜利提供强大支撑。

2020年4月17日 星期

第03版:赤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