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记者走进通山县大路乡寺下村,农机“奔跑”于田间,农户劳作于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在广发农机合作社火龙果基地大棚,翠绿的火龙果叶挂在支架上,果树底下一株株杂草冒出了头,4组村民陈长英蹲在一旁,拿着小铁锹铲除杂草。“其他果园杂草已清除,目前只剩火龙果基地了。”陈长英说,她今日主要任务就是除草。
“前两天下雨,现在土质松软,赶紧请农户来除草。”合作社会计张先河介绍,过道杂草可喷药除,果树下的人工拔,既确保果子品质,也能提高效率。
“合作社缺人的时候就过来帮下忙,自己也赚点钱。”大棚另一侧,68岁的村民夏玉英正弯着腰拔草。夏玉英介绍,她已在合作社务工多年,除草一天是80元,不同的工种工资不一样,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
咚咚咚……机器声响传入耳中,走出大棚,一台打田机正在来回“奔跑”,每到一处,土壤翻耕而起。
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王定兴介绍,机器效率很高,几十分钟就能干完一个农户一天的活。此外,机器翻土效果也比人工强,能用机器的基本不用人工。
“先将泥土翻松,到时好插秧苗。”王定兴说,正在翻松的水田主要用来种植早稻,目前秧苗正在培育。
记者来到早稻集中育秧基地,一个个白色“小帐篷”在田间拱起,合作社法人王细伍卷起裤腿下到田里,拆开拱棚,一个个秧盘整齐排列,一株株嫩绿秧苗映入眼前。
“赶紧去买点肥料施肥。”王细伍端起秧盘查看后对员工说。王细伍介绍,干湿度、通风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秧苗的成活率和品质,每天最少要查看两次。
为降低棚内温度,王细伍与员工将一个个拱棚拆开通风,并为秧苗加水。
“现在育秧是机械进行,又快又好。”王细伍说,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基地采用机械化育秧流水作业,可一次性完成填土、播种、浇水、覆土等环节。
据悉,机械育秧一小时能完成800盘左右,效率提高80%,出苗率提高50%。
“机械化务农效率高,早已赶回疫情耽误,所有春耕播种进入正常轨道。”王细伍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