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早一批投入疫情防控的“逆行者”;他是一名把职责放在至高位置的老党员;他是一位胸怀大爱的“白衣天使”……
他叫余开湖,是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
最早出发的逆行者
疫情防控关键在“早”。
1月23日,武汉市突然宣布“封城”,紧接着,全省多地实行交通管制,这也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强度升级。
作为我市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和最为主要的“战时医院”,市中心医院早有准备,而余开湖就是最早一批投入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早在1月20日,余开湖就在医院的部署下,在放射科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培训。他对医、技、护团队都分别做了详细的专业指导和工作部署。他向诊断医师详细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特点及诊断要求,并对大家提出倡议和要求,希望大家积极学习、钻研新冠肺炎知识,多交流、多总结,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要对每一个病人负责,“发现疑似病例必须书面上报医院”。
余开湖还专门安排护理人员向大家介绍院感知识及各项防护措施,对护理工作的分工和工作流程一一进行部署,保证每一位科室成员能够平安健康,每一位病人得到专业检查。
余开湖说:“疫情来势汹汹,我们要打起精神,严阵以待,关键时刻要担起救死扶伤的天职!”随后,他到每一个窗口及操作机房,对病人分诊及检查工作实地调研,发现实际问题、收集一线工作人员及病人意见。
1月21日,余开湖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及时汇报,面对疫情,绝不能掉以轻心。
1月22日,以余开湖为首的放射科医护人员停止休假,全员投入防疫工作。
1月23日,已是腊月二十九,余开湖和值班医生在医院工作了一整天,细心诊断疑似病人影像资料,确保影像诊断精确无误……
坚守一线的老党员
我是党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是我的初心使命;我是党员,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应该身先士卒……
余开湖今年57岁,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多次被本院和上级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随着时间推移,武汉市病人急速上升,并且有一些医务工作者被感染。而在咸宁,医院的救治工作进入超负荷状态。此时,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余开湖勇敢地站了出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看着每天攀升的病例和死亡患者人数,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尤其痛心,但我们不能陷于悲痛之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绝不能让疫情再无休止的蔓延!”在余开湖的带领下,放射科全体医护人员庄严宣誓。
自此,他们投入了夜以继日的抗“疫”战斗之中。医生们穿戴上几层厚厚的专业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经常坚持不吃不喝在隔离病区奋战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
疫情期间,市中心医院全院取消休假。放射科平时每天做一百人次的胸部CT,疫期激增到近三百人次。为了避免出现漏报、错报,为了避免对病人和医院造成伤害和损失,余开湖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经常深夜对所有报告进行再次审核,饿了就自己吃点自热米饭填肚子。
作为咸宁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余开湖还要在全市医学影像委员群内会诊全市疑似病例。
1月26日,咸安区人民医院肾内科131个透析病人全部转入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在中心医院胸部CT筛查中,发现4例病人肺部可见片状磨玻璃影,报告为新冠肺炎疑似,引起了肾内科医师的恐慌,迅速上报医院。院领导极其重视,立即联系正在市卫健委参加全国视频会议的余开湖教授。余开湖迅速赶回医院,经认真仔细阅片,了解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作出了不考虑新冠肺炎的诊断,后经治疗和观察,诊断的结论非常正确,避免了一场大规模人员的隔离。
胸怀大爱的奉献者
余开湖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到了放射科工作。放射科设备有放射性,长期工作,可使人疲惫、脱发、白细胞下降等,这也是很多医务人员不愿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原因。但余开湖在放射科一干就是30多年。2005年博士毕业后,他婉拒南方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咸宁服务,始终在一线工作。
他说:“咸宁是我的家乡,我要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家乡的人民。”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彰显了他的赤子情怀。
2月9日起,放射科承接了咸安区隔离点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CT筛查工作。特别在2月9日至26日期间,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T经常出现故障,而隔离点人员的筛查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及时、准确筛查出疑似病例,做到早治疗,余开湖每晚坚持筛查完最后一个人员,并亲自查看CT。每发现一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就立即安排住院。他还亲自总结每个隔离点人员的检查报告,审定签字上报指挥部。余开湖还经常与负责隔离点的领导联系,根据CT影像指导咸安区对出院后隔离点及居家留观病人的治疗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完成2000多位隔离点留观人员的筛查工作。
余开湖在医院一干就是一个多月,谁又能想到,其实余开湖的家中还有生病半年多尚未确诊的妻子。同事们都劝他回家看看重病的妻子。他却笑着说:“以后好好陪她吧。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必须以医院为家。再说,何况我还有家可回,病人要是被耽误了,可能就回不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