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获评的四位“荆楚工匠”中,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长鲁程榜上有名。
年仅34岁的鲁程何以能获此殊荣?12月17日,记者走进海威公司,翻看鲁程的履历表,耀眼的成绩给出了答案——
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审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劳动奖;主导或参与研制的复合材料可拆折板、浮力材料、螺旋桨等多型船用产品、科研用项目产品累计产生2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
扎根实验室,埋头做研究
2008年6月,鲁程从湖北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毕业,应聘到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任职。当时,海威公司刚成立三年,科研发展很困难,正在进行的浮力材料项目和吸声新材料项目进行得十分艰难。
鲁程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和高度天赋。中学时,未经任何专业指导,化学、物理竞赛就能获得省级奖项。因此,一进公司,他内心攻破难关的火焰熊熊燃烧。
他了解到,浮力材料工艺最大的难关是气泡排不出来。怎样才能排出气泡呢?当时,公司没有安装网络,无法上网查资料。每天一下班,他就钻进公司附近网吧,查阅专业资料、向他加的几十个技术交流QQ群里的专业人士请教,一去就是好几个小时。
按公司规定,他每月有四天假。假期一到,他就跑到武汉,泡在武汉图书城、湖北大学图书馆,查阅各种技术书籍。根据获悉的信息,他找到上百种材料,数十种方法,一一试验。两三个月的实验中,在经历了无数个配方和工艺失败后,终于取得些许进展。
鲁程欣喜地向公司领导报告情况。这给了领导很大信心。鲁程向领导提出建议,将网络装起来,把实验室建设和完善起来。领导欣然同意。
鲁程继续一边学习一边试验。有一天,他突然灵光一现:“单一方法不行,多种方法混合会怎样呢?”他立即试验,最终发现,消泡材料,辅以真空加搅拌工艺,能将气泡排出。通过小样试验,效果非常好。
整整一年,鲁程像长在实验室了一样,潜心研究,终于获得成功。该项研发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2012年,公司因此获得国家扶持的70万创新基金。浮力材料系列产品接踵而出。公司年销售额由以前的几百万增长至千万元。
试验上百次,产品终达标
吸声材料研发项目是海威公司与国家一家有名高等院校的合作项目。该高等院校研发的产品配方总出现一个问题:性能不稳定。
看到这样的情况,鲁程按照公司要求,也开始试验研究。由于项目紧,前期无研究基础,“像爱迪生做灯泡一样,毫无方向,只能反反复复试验。”鲁程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直觉,从结构、选材等方面,逐个试验。试验编号达到100多号。
吸声材料项目达标的指标有十几个,鲁程和团队一个个解决,项目逐步提升,最后所有指标全部达标。牵头此项目的教授对他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此后,鲁程又牵头研发出了吸声材料系列产品。该产品一度成为公司第二大产品,一年有上千万订单。如果说,浮力材料让公司实现了第一次腾飞,那么吸声材料就让公司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后续,公司开始研发复合材料螺旋桨、导流罩等新型产品。鲁程和技术团队不分昼夜地研讨、试验、总结、改进、再试验……,以工匠之心,精益求精,攻克无数个细节难题,保证产品顺利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
攻破小细节,工艺到极致
何谓匠心?鲁程认为,匠心就是静下心、沉下身,专业、专注地将一件事做到细致入微。秉承一颗匠心,鲁程一步一个脚印,把技术工艺做到极致。
2010年,公司领导赴外考察时,看到了关于真空成型工艺的信息,相比当时手糊成型的工艺,这算是行业内最顶级的工艺。这一工艺最先由国外研发出来。
那时,国内相关工艺刚起步,个别国有单位获国家扶持的千万资金,聘请专业人才、购买所需的各项技术、设备和材料进行研发。
海威公司作为一家起步不久的小企业,资金和人才都欠缺,要想走通真空成型工艺,必须自己摸索。材料买回来后,鲁程每天都待在一线,和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不断试验。
一个工艺包含的细节很多,一个参数没有调到位,就会失败;管道布局不合理,树脂就不浸透;到外面去学习,核心技术都被保护得很好,完全看不到……一系列的问题,让鲁程和技术工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沮丧。
鲁程和技术工人交流,和耗材厂家交流,看产品说明书……每一步思考,每一步调整,都预想方案。一步一步地,细节一个个被攻破,工艺一步步改进,产品由皱巴巴变得光溜平整。
2012年工艺开始用了;2016年,工艺完全成熟了;2018年,与国家级专业企业PK,产品质量已处于领先位置。目前,这项工艺已申请和授权六个专利。
“攻破每一处小细节,才能锻造一个个永恒的经典。”鲁程用这一工匠精神,在复合材料王国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