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
行人“闯红灯”成城市文明硬伤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明

  “红灯停、绿灯行”本是最基本的交通规则,可是近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和跨越隔离护栏等出行陋习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出行陋习不仅会扰乱交通秩序,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半小时70人闯红灯

  28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中心花坛走访。温泉路连接淦河大道、桂花路、茶花路,是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贯通的大路口,即使是在平峰时段,车流量和行人数量也非常大。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虽然路口的信号灯设置明显,但还是有部分行人在通过马路的时候对于信号灯指示视而不见,冒着红灯“铤而走险”,有些行人甚至被挡在道路中间,进退两难,十分危险。记者粗略地进行统计,在该路口半小时大约有70人闯红灯。

  上午11时左右,在银泉大道和十六潭路交叉口,记者又看到了几个行人闯红灯。本来站在路边等待绿灯的几个行人,看到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便“组团”穿过了马路。

  刘师傅从事出租车司机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现在即使看到前方是绿灯,他到路口时也要放慢车速,“闯红灯过马路的人太多了,有时候急刹车都来不及。有的人看见车来了不但不避让,还更加快脚步。”刘师傅说。

  在高新区上班的宋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在温泉一号桥,每天开车上班需要半个多小时时间,交通秩序的好坏对她的行车时间影响很大。

  “一般机动车不会故意闯红灯或者有其他违章行为,因为处罚是很严格的。行人的违章成本相对就很小,所以就很难遏制。”宋女士认为。

  缘何闯红灯成常态?

  采访中,很多市民认为闯红灯单纯就是觉得“我到了马路口了,就得过马路。”

  市民黄女士说,自己也经常闯红灯,虽然有个别时候是因为马路太宽、绿灯时间太短不得不“闯红灯”,但大多数则是因为自己不想等那几十秒时间。她说不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发人身安全,“我闯红灯的时候会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这也没车啊,我还等什么”,“他这个开车速度肯定不会撞到我”,“这里是人行道,开车的本来就应该礼让行人”,“这个红绿灯设计的也太不合理了,绿灯时间那么短,我才不要等”……采访中,一些闯红灯的市民谈及为何闯红灯,说得理直气壮。

  咸安交警大队大队长王永宏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作祟,违法人群仗恃的就是法不责众,这也是他们执法的最大难点。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严格执法,只要碰到违规闯红灯的,一律处罚,还得统一处罚标准,这样就能做到不偏不倚,让违规闯红灯者无话可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道路过街设施不够完善,行人闯红灯也有些“迫不得已”。

  现场执勤交警告诉记者,许多闯红灯的参与者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车辆一定会让人,也应该让人,于是由此引发了交通事故。

  呼吁市民遵章守法

  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轻人遵章守法意识相对好一些,有时候提醒一下他们就会改正,等红灯时能够退到线后面。

  9月以来,我市开展中心城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市直单位200名志愿者在城区主干道上的36个点位,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可记者发现,交通志愿者一离开,一些交通恶习便开始复苏。

  “说到底还是市民意识问题,还没有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说,“希望广大市民能自觉遵章守法,毕竟这关系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

  市民杨先生建议,针对拥堵路口行人闯红灯现象,最好要完善过街设施,比如改建过街天桥,这样就能很好地分流交通,也就能更好地杜绝行人闯红灯了。

  市民魏女士建议,可以向武汉、宜昌、十堰等地学习,当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要及时制止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如果当事人不愿接受罚款处罚,可以选择执小红旗现场路口执勤一小时。

  采访中,一些市民建议可以在主要路口安装了“闯红灯抓拍神器”,摄像头自动捕捉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信息,将违法者曝光到大屏上,能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

第02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