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三
可喜的是,章晓建和他的哥哥章建当起了大畈麻饼“变身突围”的探路者。
章建十几岁就从祖辈习得传统麻饼制作手艺,并在1996年建成2间小作坊,不过一直都是“小打小闹”。2012年起,不满现状的章氏兄弟,决定改变思路,对麻饼的生产工艺进行革新。
“以前打不开市场,关键问题是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章建说,传统麻饼个头大、包装简易,优点是分量足,便宜实惠;但缺点是味道太甜腻,不便存放,不适合做礼品。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答案是:守正创新。
章建解释说,所谓“守正”就是要坚守大畈麻饼的祖传独有工艺和独特品质,要“记得住乡愁”;所谓“创新”就是要对麻饼的形态、包装进行改造,并进一步丰富其色、香、味。
兄弟俩在省纪委扶贫工作队和县、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创建了通山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占地面积32亩的独立厂房。
同年,兄弟俩对麻饼实施第一轮“变身”,将麻饼由大改小,并对麻饼实行单个独立包装。新品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当年获得第21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2016年,兄弟俩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对麻饼实施第二轮“变身”,让麻饼由厚变薄,由酥变脆,并新增椒盐、黑芝麻、蜂蜜等七种口味。新品上市后,立即成为抢手货,通山县和咸宁市区各类特产店纷纷前来订货。
如今,“阳春园”牌大畈麻饼已开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并与良品铺子、抖音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年售额有望突破7000万元。
四
说起军运会“接待专供”,负责公司运营的章晓建倍感自豪:“‘阳春园’牌麻饼成为军运会专供食品,并不是我们主动争取的,而是军运会组委会直接挑选的。这就说明,我们的产品真正得到了市场认可!”
“大畈麻饼是中华老字号,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从市场供给侧打开‘突围’的关口。”大畈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麻饼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把“大畈麻饼”做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眼下,在“阳春园”的引领下,金波、龙凤禧饼、兴发等麻饼厂也在改进生产工艺,销售行情全面飘红。
据预计,今年大畈麻饼销售总额将超过1亿元,是2012年的约50倍。
目前,大畈麻饼企业直接安置农民就业300余人,并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