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 星期
“三扶”赢得众人心

  (上接第一版)

  通城农商行推出的小微贷款让卢海云看到了希望。通过对接洽谈,卢海云很快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支持。

  卢海云享受的是通城农商行个体工商户创业贷款 “定制款”:除利息比正常个人贷款要优惠外,个体创业贷款客户还可享受最高额循环贷款,实现随还随借,不需要反复申报。

  “随还随借,切实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卢海云说,市场不等人,以前办贷款,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现在,通城农商行推出的“一次授信,管用3年”,省时省力,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干事业。

  在通城农商行个体创业贷的支持下,卢海云“前店后厂”的创业梦得以成真。加工车间10多位工人手艺娴熟,机器轰鸣。销售门店5个导购服务热情,生意红火。年产销额超过百万元。

  近年来,通城农商行相继推出商e贷、亲情商贷、乡村速贷、房易贷等金融产品,扶持个体创业,累计发放个体创业贷款1.9亿元,助力创业者实现梦想,成就事业。

  看好有机茶市场前景,塘湖镇青年徐胜利回乡创业,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有机茶种植。

  有机茶种植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通城农商行着眼长远,从支小支农、扶植绿色产业的角度考虑,持续三年为合作社提供低息创业贷款100多万元。

  如今,合作社有机茶种植规模已发展到100多亩。第一批茶园明年就可开采,后年就有望进入丰产期。

  哪壶不开“扶”哪壶。扶弱扶小,没有扶垮农商行;支农支小,反而支强了农商行。

  截至今年5月末,全行微贷余额2.02亿元,比年初净增487户,净增额1.25亿元,户均余额19.86万元,逾期率、不良率均保持零的优良记录,实现“个体户增收,农商行增效”双赢局面。

  扶贫:把星级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在通城麦市镇井堂村,说到农商行的人,村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这是离我们最近、待我们最亲的银行!”

  通城农商行麦市支行和井堂村“结缘”,背后是通城农商行大力实施的“村银共建”工程。

  村银共建,即一个农商行基层党支部对口联系一个自然村,通过党建互联互助,整村评级授信,提升服务水平,打通金融为村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既送来金融活水,更送来智力源泉。”井堂村党支部书记葛先富说,农商行麦市支行的党员干部和我们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一起学理论谋发展,帮我们开阔了眼界,打开了发展思路。

  “我第一天给村干部说想贷款扩大规模,第二天农商行的网格员就上门指导,帮我办手续。”井堂村4组村民陈福云,很快拿到了8万元贷款。现在他的水产养殖、中药种植搞得风生水起。?

  麦市支行负责人罗文告诉记者,在井堂村,通过村银共建整村授信,他们今年已向20多户和陈福云一样有创业愿望的村民发放支农贷款100多万元,向村办企业提供贷款近两百万元,为扶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贷款送上门,取款不出村。

  在井堂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一台农商行“定制”的自动取款机已安装完毕,调试到位后就可“上岗”。

  之所以说是“定制”,一是让利于民,优抚、退耕还林、粮食补贴、低保社保等,不管是哪个银行的卡都可以使用,而且跨行取款不收费;二是取款机自带“黑科技”,村民可以刷“折子”存取款。

  “年纪大了用银行卡不习惯,看不到数字,心里不踏实。这个机子可以刷折子,取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都打在折子上一清二楚,白纸黑字心里踏实。”留守老人们说,取点零花钱再也不用大费周章跑远路了,也不用担心记不准看不清了,这就是“星级”服务。

  “村银共建,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通城农商行董事长姜功平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村银共建工程,为推进结对村的乡村振兴提供综合化、一体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为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贡献通城农商行的力量。

2019年7月2日 星期

第06版:纵览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