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支部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才能“根深叶茂”。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要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总遵循,着力推动工作重心“三个转变”,真正做到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
在组织体系上,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支部设置规范化。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党员分布情况的不断变化,对现有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员人数标准进行调整优化,该升格党委的,升格党委;该进一步划分的,进一步拆分成若干支部,解决好“大型支部”的问题;对合作社、市场、街区、楼宇、项目等新兴领域,采取建制型、兼合型、功能型的模式,推动支部“应建尽建”;在流动党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协会、商会等组建党支部。基本保障常态化。每个党支部都要确保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并进一步打造成“执政阵地、服务平台、精神家园”,让党员和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了”。 “无形覆盖”长效化。通过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把党员派到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中活动,鼓励部分党员成为群众领袖,引导群众活动健康发展。
在职责任务上,从服务功能向政治功能转变。当好工作落实的施工队。党支部要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带头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城乡治理等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好思想引领的教导队。以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为载体,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当好排忧解难的攻坚队。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一家一户离不了的小事,办好群众急需办的难事,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大事,经常深入群众,串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做群众的贴心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坚持以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政治功能、以强化政治功能引领服务功能。
在体制机制上,从封闭运行向开放运行转变。一切工作到支部。强化不同领域党支部的不同属性,村、社区党支部要用好人、财、物等执政资源,发挥全面领导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校党支部要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要在增强政治认同和政治吸纳上下功夫,发挥政治引导作用;流动党支部和老干部党支部要服务好特色群体,发挥专项作用。一切工作靠党员。强化党员在支部的主体地位,加强党员训练,保证党员在支部各项事务中“先学习、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当好支部参谋员、政策宣讲员、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事务监督员,带动群众共同落实支部工作部署。一切力量向下沉。重点做到七个纳入: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村、社区党支部工作纳入县级党委巡察监督工作内容;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抓党支部建设情况列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纳入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乡镇和街道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来源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