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星期
走进咸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⑤
赤壁市摩崖石刻 解读凝固的历史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特约记者 童金健

  镂于金石,传之永久。我国的石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起秦汉,下经明清,乃至当代,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浩如瀚海,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存世的石刻能够代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具有极高的价值。而赤壁摩崖石刻,则是万千石刻艺术瑰宝中绚丽的一颗明珠。

  1 感受千年古迹魅力

  6月21日,记者与相关工作人员一道,来到赤壁市赤壁镇石头口村,近距离感受赤壁摩崖石刻的千年魅力,感受三国文化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烂漫繁盛。

  初夏的江畔边,山峦叠翠,岩石峭立。赤壁摩崖石刻位于石头口村赤壁山矶头的临江崖壁上,地处长江南岸,赤壁市西北39千米。临江悬岩上,石刻“赤壁”二字为唐人所题刻,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

  摩崖石刻共10处(暂定)。1号石刻为明代留存楷书“赤壁”2字,各长1.5米、宽1.04米。2号石刻为楷书阴刻“赤壁”2字。3号石刻为碑体阴刻“赤壁”2字。4号石刻为宋代残存的隶书阴刻“赤”1字,据有关史料记载为三国周瑜手书。5号石刻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刻留的草书阴刻“鸾”1字。6号石刻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楷书阴刻王奉词《过赤壁偶成绝句》两首。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7号石刻为1号石刻的题记。时代不明的8号石刻为楷书阴刻诗词石刻。9号、10号石刻分别为阴刻诸葛亮两个戴冠执矛士兵人物画像石刻。

  赤壁摩崖石刻是现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长的三国题材摩崖壁刻群,是研究三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石刻“赤壁”二字相传是周瑜破曹后,一时兴起,挥剑在石上刻下,但据字体考证,当是唐人所书。

  北宋文人谢迭山曾路过此地,在他的“赤壁诗”序中说:“予从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上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乌林,至今土人耕地,得箭簇长余尺,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操兵处无疑。”明朝王奉偶过赤壁,题绝句两首于石上云:“赤壁横崖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公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洪武己丑年(1385年),曹君亭坐船到赤壁,发现宋明石刻,也留下了墨迹:“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子瞻与后人但知黄州赤壁……”

  2 历史文化价值并重

  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赤壁摩崖石刻是现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长的“三国题材”摩崖壁刻群,是湖北作为三国文化之乡的重要实物见证。由于题刻的时代、内涵、作者等信息不详,给考证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相关探轶工作一直没有止步。

  石刻“赤壁”二字上有一个“鸾”字,为道教符号。据明方汝浩著《东度记》载,凡得道之人均乘青鸾游于四海。书“鸾”字于此,为镇妖之用。相传赤壁之战,曹操十几万人马葬入江中,阴魂不散,夜晚在江中苦泣,此符号一刻,可驱散众多阴魂。《红楼梦》第51回中,薛小妹有赤壁怀古诗云:“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时悲风冷,无限英雄在内游。”可旁证此意。

  以1号石刻为例,经细致研究,多位专家讨论认为,1号石刻所书应为“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子瞻赋后,人但知黄州赤壁,此地遂泯没无闻。嘉靖戊申仲冬,予与宪副曹君亨泊舟山下徘徊瞻眺,慨然太息,因大书崖石以识,眉山张。”(原题刻无标点)

  赤壁摩崖石刻上最醒目的楷书“赤壁”二字,点画圆润,遒劲有力,互相呼应,姿态分明。据傅如明的《明代小楷书法研究》中介绍:“明代楷书经历了三个阶段:明初到天顺年代为前期,书法承元之余波;从成化到嘉靖为中期,复古魏晋,取法唐宋,个性风格展露端倪;从嘉靖到崇祯为第三阶段,个性张扬。”

  而赤壁摩崖石刻之篆刻,则以切刀碎石刻再现秦汉印之风韵,形式采取对称法,印面较满、较实,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有变化,能够使欣赏者产生不倚轻不倚重的良好感觉。

  赤壁摩崖石刻虽数量不多,但书法“篆隶草行楷”五体俱全,各得其妙,创造了摩崖石刻书法数量少而五体全之奇;最大字高1.5米、宽1.04米,创造了摩崖石刻最大书法字体之最;石刻既有字法、笔法,又有章法,而且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字体书写跨度1300多年,是研究晋以后摩崖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3 迎来重生发展机遇

  古朴深邃的摩崖石刻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刚从深圳回来的刘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这些字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展现我们家乡的文化底蕴。”刘先生告诉记者,家乡独特的石刻古迹深深地吸引着自己。据当地人介绍,只要是节假日,从各地来此观光石刻的游客日均多达百人次。

  赤壁一战,震古烁今。位于赤壁市北郊的三国文化园赤壁古战场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

  2007年以来,景区投资6亿按国家AAAAA标准进行规模扩大和品质升级,古战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诸葛亮筑台借风,草船借箭的拜风台遗址。借助文化旅游大融合的平台和资源,千年赤壁摩崖石刻也和周瑜雕像、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千年银杏等多处观赏景点一起,组建成了丰富的文旅景观。

  景点摩崖石刻上的“赤壁”二字,带我们瞬间穿越回到那场谋略智慧震古烁今的战争现场;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拜风台上,羽扇轻摇,借出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格局;凤雏庵下,参天银杏,凤雏先生隐居巧献连环计……

  2018年,三国赤壁古战场被正式授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赤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将引领赤壁市全域旅游持续发力,千年摩崖石刻也即将迎来发展生机。

  目前,赤壁市正全力发掘赤壁三国文化,打造三国文化旅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吴加安认为,摩崖石刻的研究,拉开了赤壁之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序幕,今后要加强对兵法,战址、谋略等文化遗产的深度发掘,这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26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