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 星期
荒山·金山·靠山
——看崇阳如何推进精准灭荒工作
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汪佳 通讯员 罗涛 图/汪淑琴 闻斌
全民植树造林
柃蜜小镇一角
精挑细选的苗木
昔日荒山变茶山

  “真没想到,这山头也种上了树!从小到大,我经常路过这山头,这里就像戈壁滩,寸草难生!”春节期间,回乡过年的崇阳人李乐,路过咸崇旅游公路浪口段时感慨。他的面前,石头林中漫山的山桐子、银杏正迎风招展,山下有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崇阳县白霓镇纸棚村山桐子精准灭荒基地”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这两年,县里大力推进精准灭荒,以前荒秃秃的石头山,如今都已披上了新绿!”李乐的伙伴告诉他。

  消灭荒山“头皮癣”

  崇阳境内峰峦起伏,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近56%,恰似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幕阜山腹地,有“江南天府”之美誉。

  时光回到2017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作出决定,用三年时间消灭全省剩余宜林荒山。

  如何落实会议精神?“要以新思路新理念扎实抓好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和精准灭荒工作。”县委书记杭莺在当年秋冬农业开发工作动员会上强调。

  “山区老百姓增收渠道不多,荒山无法发挥效益,实在可惜。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使荒山变为老百姓的金山和靠山。”县长郑俊华说。

  “历经两个多月的摸底调查,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立地条件差的高山远山,仍有17.66万亩林地长满芭茅杂草。”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草在秋冬两季,容易引发火灾,不仅是危害生态安全的“导火索”,还是影响该县生态形象的“头皮癣”。

  根据实际情况,该县制订《崇阳县精准灭荒工程实施方案》。县林业局按乡镇(场)、造林年度、造林方式、造林树种、小班面积绘制精准灭荒工程指挥图,坚持挂图作战。

  方案明确要求,以境内高速公路、106国道、省道、省界门户、幕阜山旅游公路两旁及其支线沿线、青山水库周围、桂花森林公园、陆水河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和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为重点,先易后难,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底,消灭全部荒山。工程覆盖全县12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

  啃下造林“硬骨头”

  十多年前,崇阳县路口镇桥边村。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将村民孙桂明家的10多亩山林全部烧毁。这些年来,孙桂明曾尝试补植补栽,但一直没有成功。

  “芭茅草割也割不尽,长得比栽下的树还快,还特别容易引发山火。山火过后,不管是种油茶还是栽树,就再难成活了。”回忆当初,孙桂明仍难掩伤心。

  孙桂明的遭遇,崇阳不少村民都经历过。大山,曾经是他们的生活的靠山,山秃了,靠山也没了。

  “高山土层贫瘠,交通不便,造林存活率低,向来是绿化难啃的‘硬骨头’。这里通过引进专业的绿化公司后,这一‘老大难’得到有效根治。”路口镇林业站站长夏学昌告诉记者, 2017年底,县里投资100多万元,为桥边村修缮32公里林间道后,村里引进崇阳县铭秀绿化有限公司集中造林7000亩。造林完成并抚育管理3年、经验收成活率达85%后,铭秀公司可获得造林补助和管护金每亩900元,避免过去“钱拿到了,树不管了”的局面。

  该县创新造林绿化政策融资机制和拓宽融资平台,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格局。每年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统筹整合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水利流域治理、特色农业发展、城镇绿化建设、林业项目等相关项目,将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向造林绿化重点区域倾斜,加大对生态示范县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

  同时,完善林业资源流转平台,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造林绿化,通过采取置换、租赁、承包等办法,明晰林地权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支持林业加工企业、林业专业大户投资建立原料林、商品林基地,鼓励农民利用“四荒”“四旁”地造林,并及时依法颁发林权证。

  通过开展林业招商,先后有凯迪公司、晨鸣公司、湖北森旺、湖北坤旺、香港南华、湖北伟农生物科技、湖北九森等21家公司在该县落户,全县共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56个投资林业开发,造林绿化热情空前高涨。此外,还吸引进112家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个人造林,签订精准灭荒造林合同8万亩。

  此外,该县还把精准灭荒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打造旅游名村名镇相结合。已先后在铜钟栽植樱花6万株,在白霓栽植紫薇5万株、山桐子10万株,在金沙栽植银杏5万株,在高枧栽植桃树10万株,既注重生态效益,更注重经济效益。力争通过三年灭荒,把崇阳打造成四季有花、四季景色怡人的胜地。

  戴上管护“紧箍咒”

  “县林业局在合同里规定,三年之后苗木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苗木要长到2米高,才付清造林补贴。所以,造林后基地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如果杂草等不清理干净,树苗又会被迅速生长的杂草覆盖,成活率很难保证,前期的投入就可能打了水漂。”石城镇鸡鸣峰造林承包人王志文说。

  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围绕“成活、成林”,崇阳县制订了系列保障措施,为造林绿化后续管理戴上“紧箍咒”。一是把好造林质量关。严把整地质量关、苗木质量关和栽植质量关,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林苗必须由林业技术人员对“三证一签”验收后,方可上山栽种;并组织30余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二是把好复查验收关。将奖补资金兑现与抚育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金兑付上,对油茶、楠竹、茶叶项目每亩预留40%的资金,实行二次付款用于第二年的抚育管理和补植补种;造林业主全部与县林业局签订管护合同,对重栽轻管的无效造林,不仅承担造林损失,同时追回奖补资金。三是把好长效管护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多级管护,全面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防火、防病、防虫的应急预案和有效措施,强化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和检疫工作,不断完善森林防火安全设施,实施全天候监控,使森林资源管护法制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荒山野草逐渐消失。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崇阳造林达32.4万亩,其中宜林地及无立木林地造林29.7万亩,通道绿化0.7万亩,村庄绿化2万亩。

  又是一年春,崇山披新装,鄂南绿意浓!

2019年4月24日 星期

第12版:崇阳周刊-特别报道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