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 星期
聚力乡村振兴 打造工业强镇
——来自通山县南林桥镇的报道
本报通讯员 杨清
  南林桥镇新貌
爱心捐赠
美化村庄
格宁农业园
南林工业园
生态石门
石门古民居

  明清商廊,边陲古镇。县域副城,工业强镇。南林桥镇,历史上就是湘鄂赣交通要塞和边贸中心,如今,又集政治、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于一体,是通山的西部门户、副中心城镇,也是我省100个重点中心镇和我市2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全镇版图面积达2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42734人。近年来,南林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立足山水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实施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程,效果明显。2018年南林桥镇先后斩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绿色乡村”、“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厚植家底,强大气场

  “南中畈种下了我们的的新希望!”4月3日,南林桥镇南中畈进出口订单农业示范基地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春耕备耕,一辆辆翻斗车、运料车来回穿梭,300余名“农民军”自发组织来到现场播种、翻耕……项目负责人张庆军告诉笔者,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聚力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四季采摘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第一阶段播种的千余亩砂糖橘市场广阔,年收益预计3亿元,将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集体经济发展,200余户农户与贫困户增收。

  格林农业模式是南林桥镇新型农业项目的最新探索之一。近年来,该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牵住产业支撑这个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以项目库建设为支撑,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三业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南林样板插上腾飞翅膀。目前已建好2019-2020年度乡村振兴项目库,策划储备项目39个,预计总投资798950万元。

  工业双翼有力托举。深入践行“三抓一优”,实行招商引资“靠前站”、“走出去”战略。镇党委书记焦汉雄带队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招商引资,力促更多项目落户南林,更多资金投向南林。总投资25亿元的中贸乡村振兴产业园(南林工业园)项目计划今年6月份完工,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和税收分别过10亿元、5000万元;金盛兰集团入驻南林钙业项目落实生根,更多的百强企业等待入驻,真正做响全省唯一一家生产纳米钙企业“实力品牌”;已洽谈客商80批次,芳华环保、森鑫鞋厂等30多家企业等待进驻…一个个重大项目,为南林桥镇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看中的是南林的发展速度、投资环境、干部作为,也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该镇回乡创业青年、翊腾塑业公司总经理徐亚牛如是说。

  农旅融合势头强劲。以石门村“七彩基地”为重点,实现“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依托盘活石门十景等特色资源,引进鄂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石门度假区,将石门村建成世外桃源风情古镇,以长夏畈古民居为引爆点,打造“蓑翁钓韵”垂钓中心、“七里香”四季采摘园、“香荷映月”太空莲、“飞凰玉凤”孔雀养殖观光园,引导农户创办农家乐。大力发展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田园民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经济,重点抓好咸宁市首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投资2.3亿元建设格林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港路片7500余亩山桐子生态示范园;建设石垅村银杏铁皮石斛生态养生园。

  2018年,该镇完成总产值9.8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达7.12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06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320万元,同比增长60%。

  提升颜值,丰富内涵

  “书记带头搞卫生,群众都跟着,环境自然就好了!”南林桥镇新街的居民对镇党委书记焦汉雄竖起了大拇指。4月11日清晨,焦汉雄带领镇村干部、镇直单位60余人在南林新街一带参加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捡拾绿化带垃圾、清除墙面牛皮癣、消灭卫生死角……。附近居民纷纷加入了清洁队伍,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市委“坳上会议”精神,南林桥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线”为主战场,以“五治”为着力点,以“三线两河一区”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全镇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

  这是南林桥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通过抓绿化美化、抓洁化亮化、抓全域景区化促进全镇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通过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强化阵地组织建设促文化振兴。

  以石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为典型,2018年,镇政府为该村引进鄂旅投集团,秉承“文化+旅游+城镇化”思路,抓住“土”“野”“俗”“古”等特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这个村成为全市有名的旅游村。

  石门村不仅自然环境美,人文风尚也变美了。村民夏建国说:“我们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村民们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将腾出的精力、财力用到发展农业生产和旅游业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该镇石门、大坪2个行政村美丽乡村项目全面开工,并逐步推进其他村美丽乡村项目前期工作,先后投入60余万元开展全域性镇村环境整治;投入30余万元的推进的“厕所革命”已完成改扩建公厕2户和新建改建户厕300户;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的垃圾污水处理厂计划5月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全镇污水处理能力可达40000㎡/日,受益村民达10000以上。

  凝聚人才,夯实根基

  “我有义务支持家乡事业的发展,希望家乡越建越好!”日前在通山县南林桥镇南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爱心捐献仪式上,外出党员干部、乡贤能人踊跃捐款,爱心捐款达7万余元,募捐所得资金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维护管理和后续项目建设。

  “南林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凝聚了村民尤其是乡贤的心血。” 南林村党支部书记徐望来告诉笔者。近年来,乡贤热心于家乡事业,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累计爱心捐献15余万元,村容村貌,农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同样,南林桥镇石门村也有不少观念新、思想活的乡贤能人,从石门彩稻到太空莲基地,乡贤郑立乔、夏成林等人为家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石门村、南林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激发了我镇其他村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南林桥镇通过浓厚乡情感召回、良好环境吸引回、党旗引领培养回“三回”工程积极谋划组织乡贤回家乡、话家乡、献计策、谋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12个村全覆盖,由240余人组成,会长12名,副会长24名,成员204名,其中个体户、民营企业家等致富能人60余人,德高望重者80余人,培养新乡贤好支书2名。

  “新建1000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修7.1公里旅游扶贫公路,建成村史馆、爱心超市,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每每谈起石门村的变化,村支书夏新华如数家珍。

  一个偏僻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囊括“中国传统古村落”、全省“文明村”、“绿色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村级经济发展进步村”等多块金字招牌。这里面离不开党组织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力量。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石门是缩影。近年来,南林桥镇突出政治引领、建强队伍、突出服务、丰富活动、完善制度、落实阵地六大要素,打出党建领航促村强、产业发展助民富、创新治理育新风的“组合拳”,走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夯实基层党建,建强发展主心骨。整合资金600余万元,推动石门、青垱、港路等12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化建设;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村支书、主任“一肩挑”100%、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约3岁;通过“选聘千人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方式,培养村后备干部60余名;促进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深度贫困村港路村按照“公司+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大力发展温氏养鸡项目,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万元,带动6户贫困户脱贫。延伸党建内涵,走好发展实践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谐建村、智力助村、产业富村等方面的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服务群众事项400余次、组织开展卫生大整治、义务植树、扶贫济困等系列活动200余场次;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权责清单30条;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对全镇21个宗祠进行整体包装,推进“三治四堂五共”一体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建好乡贤理事会,将其转化成村文化礼堂,目前已完成石门楚王山宗祠、罗城吴氏宗祠等宗祠的转化工作。

  乡村振兴的“石门样本”

  石门村,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西北部边陲,与咸安、崇阳接壤,属一村连三县的偏僻边区村。这 里风景秀丽,山水奇特,资源丰富,有远近闻名的长夏畈古民居群,有楚王红色根据地。全村14个村 民小组,3775人,一直以来,先天条件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今,在市委扶贫工 作队的帮扶下,石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2017年3月,市委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石门村后,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目标,以改善村民人居环 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呈现良 好发展态势。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石门村大力发展香莲种植基地、四季观光采摘园、孔雀养殖基地、香菇基地、光伏发电基地 等产业,可带动198名贫困户增收。该村还将依托石门村特有的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 观光休闲游、度假体验游项目。着力打造的“楚王山红色教育基地”、“楚王游猎”、“贞节牌坊” 等“石门十景”。

  打开山门建旅游公路

  建设石门生态旅游公路,是村民几代人的梦想。2017年3月,石门生态旅游公路破土动工。该项目投 资约3000余万元,从山口水库到石门新村委会,总长7公里,采用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目前 ,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此,石门村的老百姓开车到县城只需20多分钟,也为石门村经济发展插上腾 飞的翅膀。

  环境治理深得民心

  以前,石门村垃圾成堆、河道淤泥堆积,无人管理。市委驻村工作队进驻 后,对整村进行美化、彩化、绿化,并对垃圾进行集中收治处理。同时开展 评选每周环保文明之星活动,每月对评选环保文明之星次数最多的评选“最 美家庭”奖。

  现在,村民们已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不乱扔乱倒,还互相监督 ,义务清扫垃圾,让昔日脏乱差的石门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绿色生态示范村。

  南林桥镇乡村振兴三年项目规划

  一、打造“两个品牌”

  ★咬定工业强镇目标,打造“店小二”式服务品牌。加大招商推介和引资力度,“店小二”式服务进企业入驻,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园,进园落户一批企业,促进现有项目落地开建,培育一批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造石门村“乡村振兴先行区”特色小镇品牌。聚焦建设咸宁市首批特色小镇契机,创新“76543”模式,推动五大振兴落地生根,着力打造石门世外桃源(孔雀)特色小镇招牌。

  二、新建“两条路”

  ★通南经济走廊。新建长11.5公里、宽60米的通山大道,做好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如期完工。

  ★咸九高速建设。投资15亿余元建设长11.2公里、宽26米咸九高速南林段,全力配合项目的推动实施。

  三、推动“三个园区”

  ★南林钙业科技园。投资6.5亿元规划750亩,建成全封闭、环保、节能型冶金灰竖窑20座,建成成为湖北唯一一家生产纳米钙企业。

  ★南林双创(扶贫)工业园。按产城一体、多规合一的要求,聚焦发展,全民招商,以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和科技电子等为主攻方向打造现代高端产业制造园区。

  ★南中畈现代农业观光园。引进格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南中畈建设千亩金秋沙糖桔示范基地,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四、发展“四条经济带”

  ★咸九、咸通商贸物流经济带。主动参与、主动融入,推进咸九、咸通商贸物流经济带发展。

  ★石门至石垅乡村振兴农旅经济带。打造石门十景品牌特色发展,发展农旅经济样板,建设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田园民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经济,实行“乡村旅游+农家乐”,大力引进主题农庄。

  ★港路片区绿色产业经济带。成功引进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港路片区山桐子绿色产业经济带。

  ★通南低碳产业聚集带。推进建成集休闲、疗养、康复、国医大师问诊、中药材种植、花卉风光园于一体石垅休闲生态养生谷。

  五、夯实“五大基础”

  ★生活垃圾整治项目。实现镇域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全面推广“户收集、村保洁、公司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模式。

  ★污水整治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完成镇区污水入户管网铺设,打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好路。

  ★大塘、水库综合治理和保护项目。对15个大塘小维修整治,实施石门水库、雨山水库水质提升综合治理工程。

  ★“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全面实现。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协调配合农网改造升级,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陈科宇)

2019年4月23日 星期

第08版:乡村振兴在行动.特别报道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