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
宋代崇阳知县多成名宦
○汪一平

  笔者在阅读国史和地方志史时,发现从唐朝至清朝封建朝代中,宋代的崇阳知县进士出身者最多,政绩颇佳,影响不小。宋代崇阳先后共有十九任知县。他们立身行道、忧国忧民,任满离崇后多成名宦。其中最著名的有张咏、崔遵度、欧阳晔、李涓、陈仲微、尹谷。张咏(张乖崖)的生平事迹及成语“滴水穿石”的故事在崇阳早已家喻户晓,这里不再赘述。

  笔者今特介绍五位知县的生平事迹,恳请斧正。他们能史册流芳,被人们记忆千年,其原因之一是他们勤奋读书,才学渊博;二是他们正直廉洁,勤政爱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他们高风亮节,在外敌面前保住了民族气节。

  崔遵度:

  才学渊博官至侍郎

  崔遵度是宋代崇阳第二任知县,字坚白,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生,祖籍湖北江陵,后迁徙山东淄川(今淄博),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二十九岁考中进士,首授和州主簿,后擢升四川忠州(今忠县)知州。其时四川王小波与妻弟李顺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声势浩大。李顺部将张余率部袭占了忠州。崔遵度因守城不力,被朝廷贬为湖北崇阳知县。

  崔遵度治崇期间,继续奉行前任张咏一些治县作法,训民以义,抚良祛奸,兴修水利,凿山通渠,劝民农耕,植桑养蚕,生产得到发展,社会秩序井然。因治崇有功,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朝廷给崔遵度恢复品衔,调离崇阳入朝任太子中允。

  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决定编修太祖、太宗《两朝国史》,在全国官员中选拔能胜任此举之人。崇政殿调阅了崔遵度所写的全部文章后,选中他担当此任,将其召入舍人院,后授太常丞,供职史舘任编修官。《两朝国史》修成后,他被授予吏部员外郎,不久又升为礼部郎中。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又奉命编修当朝皇帝宋真宗赵恒的《起居注》,进階博士,授予左司谏。

  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5年)皇太子赵祯(即历史故事《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后来的宋仁宗)开府。朝廷大臣们一致推举崔遵度为太子辅弼,于是他成了太子身边的近臣、“朋友”。后来仁宗即位,将其升为工部侍郎。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崔遵度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崔遵度平日沉默少语,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才学渊博,精通音律、乐器。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著名的传世著作为《琴笺》一书,书中明确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美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和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欧阳晔:

  为北宋培养出一位大文学家

  欧阳晔是宋代崇阳第三任知县,字日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偃的儿子。生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9年),卒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享年78岁。

  欧阳晔有三兄弟,排行老三,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与其兄欧阳观同登进士甲科。首授兴国监税官,后迁崇阳知县。调离崇阳后,历任鄂州(今武昌)推事、随州推事、朝廷太子中允(太子的顾问)、都官员外郎、兵部郎中等官职。欧阳晔为人廉洁自律,正直严明。自称布衣,非义不受人遗,亲旧贵盛,终身不访其门。莅官临事,长于决断。欧阳晔办案的故事,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他任崇阳知县前,崇阳有不少积案久而未决。县民王明与同母异父兄长李通,因财产纠纷打了多年官司无结果,致使王明家贫至极,只得靠替人家舂米出卖苦力过日子。欧阳晔至崇,即依据双方申诉的理由及宋律条文,判巨资一万元归王明。对判决李通无怨,兄弟和好,多年的诉讼有了结果。

  欧阳晔治鄂州时,百姓为争船舶而斗殴,杀死了人却不知凶手是谁。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判决。欧阳晔亲自下到监狱,把关在狱中的嫌疑犯带到监外,让他们坐在庭院里,给他们饭吃,饭后稍加休息再把他们送回监狱,独留一人在庭院。这个人左顾右盼惶恐不安。欧阳晔指着他说:“杀人者就是你!”这个人十分惊讶却装佯,问为什么说他是凶手?欧阳晔回答说:“我仔细观察了刚才饮食的人都是用右手握筷,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肋,凶手不是你会是谁?”这个人哑口无言,只好认罪。

  欧阳晔的另一项功绩,是他培养出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是欧阳晔的兄长欧阳观的儿子,四岁丧父,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生活极其艰难。这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为官,便把小欧阳修接到身边抚养、读书。欧阳修长大后成为北宋大文学家、帝师。他与欧阳晔亲同父子,情深似海,对叔父养育之恩刻骨铭心。他在《祭叔父文》中写道:“孩童孤艰,哺养提挈,昊天之报,于义何阙?惟其报者,庶几大节。”

  李涓:

  抗敌英雄战死沙场

  李涓是宋代崇阳第六任知县,字浩然,江西南丰人,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驸马都尉李遵勖(宋太宗赵光义之女万寿公主的丈夫)的曾孙。宋宣和年间在朝廷担任殿直、文阶、通直郎等小官,后迁任崇阳知县。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方的金兵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率领下南侵,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宋钦宗赵桓颁发檄文,号召全国各地发兵勤王,解救京城之危。按照朝廷的旨意,湖北七县应发兵三千。可是招募的人数远远不够。李涓在崇阳独自募得兵丁六百人,寒冬节季,锐然请行。这时有人劝他等他县的兵招募足数了再开拔。李涓却斩钉截铁地说:”事急矣,当持一信报天子,为东南倡义旗。”毅然率崇阳兵独自北上抗金。他所招募的兵大多数是小贩、农民等平民百姓,没有打过仗,也没有经过训练,战斗力差。部队到达淮河边,李涓把变卖家产的钱全部拿出,买了酒肉之类犒劳兵士。他说:“吾自知不力敌,然世受国恩,唯有死耳,失将者死,均之一死,死国留名,男儿不朽事。”众人听了很受感动。当天李涓率崇阳兵渡过淮河到达北岸。这时湖北蒲圻、嘉鱼的兵也赶来了。三县兵士合而前行。第二天他们到达一个名叫蔡的地方,寒冬腊月天下起了大雪。突然当地的百姓一边奔跑,一边高喊“敌兵来了!”于是宋军结阵以待。不一会敌游骑果至。李涓跨上战马,手执大刀带领步卒持盾挥刀,猛烈攻击敌骑,杀敌颇多。敌逃,李涓又率领宋军北追敌人十余里。这时敌人的大部队赶上来了,飞矢猥集。正在这紧急时刻,他县的兵卒却仓惶撤走。李涓气愤高呼斥责左右负己,仍率领崇阳兵独战来敌,血战到底,几个回合厮杀,李涓身负重伤,战死沙场,年五十三岁。崇籍兵士牺牲七成,流芳千古。

  第二年春金兵退去,蔡人找到李涓的遗体,厚葬。宋朝廷为褒奖其忠勇,追封李涓为朝奉郎,给他的三个儿子封了官位。到了南宋时,崇阳知县陈仲微在崇阳为李涓等崇阳抗金牺牲的官兵立专祠祭祀,名忠显祠,赠匾额“忠显”。

  陈仲微:

  南宋最后一位史部尚书

  陈仲微是宋朝崇阳第十四任知县,字至广,号逐初,公元1212年生于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南宋嘉熙(公元1238年)二年考中进士后,担任过田尉、通判、盐丞等官职。陈仲微天资笃实,博学多才,禀性淳厚,勤政俭朴。淳祐年间派任崇阳知县。他寝食公署旁,平易近人,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率众修石枧陂,远陂。开始以树木堵水为陂,后废木易石。撤白泉故陂,易以坚石修陂。田畈上开水沟,以利田水流畅。办书院、兴教育,为民众谋远久利益。余闲时请工匠维修邑内楼台亭阁诸胜景,为崇阳地方做了一些实事好事,因此百姓中口碑甚好。

  陈仲微调离崇阳后,累官黄州通判、赣州知州、惠州知州等官职。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迁临安(今杭州)任朝廷秘书监、殿中侍御、给事中等职。

  公元1276年蒙古铁骑南侵,出现在三月莺飞草长的江南攻城掠地。两年前南宋皇帝度宗驾崩,四岁的皇子赵显登基称恭帝。鲁港一战,13万南宋精锐部队全军覆灭。常州抗战破城后,蒙古兵大肆屠城,大大威摄了南宋军民的抗敌意志。恭帝的母亲谢太后被逼无奈,带着小皇帝为保性命向元朝统帅伯颜投降。南宋都城临安陷落。

  不愿当亡国奴的南宋大臣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陆秀夫、陈仲微等带着南宋益王赵罡、广王赵昺逃离临安南下。当年五月赵罡在福州即帝位,改年号“景炎”,陈仲微被封为吏部尚书。不久在元军的追击下,赵罡落海惊吓过度病逝,年仅十一岁。张世杰、陈仲微等大臣又拥立广王赵昺为帝,改年号“祥兴”。公元1278年雷州失守,宋军撤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崖山海战,宋军不敌蒙古兵两面夹击,以宋军彻底失败告终。

  小皇帝赵昺的坐船由丞相陆秀夫守着。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向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行了叩拜大礼,从容对小皇帝说了南宋历史上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句话:“陛下,国事至此,不可再受辱!”年幼的小皇帝望着丞相坚毅的表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无力回天的陆秀夫,怀着无比悲愤,背起小皇帝跳进了大海,淹没在滚滚的波涛里。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南宋被蒙古人灭亡,元统一了中国。

  崖山海战中六十七岁的宋朝最后一位吏部尚书陈仲微,侥幸活了下来,无奈逃上了一条小船流亡到了安南,四年后(公元1283年)在安南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尹谷:

  决不投降自焚殉国

  尹谷是宋代崇阳第十六任知县,字耕叟,号务实,潭州(今长沙)人。性格刚毅庄厉。年少时勤奋好学,初处郡学成绩优秀,令同学、朋友十分钦佩。宋时以词赋取士。福建、浙江的学子词赋尤优,名传天下。而尹谷与同学邢天荣、董景书、欧阳逢泰的词赋体裁非常典雅,士子们竞相传阅学习。于是湘赋与闽赋、浙赋一样,受到士子们的赞赏。尹谷三十岁考中进士,首派任常德推官(负责地方司法、治安的官员)。德祐初年(公元1275年)调任崇阳知县。治崇期间,政绩甚佳,廉政有声。

  尹谷在崇阳任上时,恰逢潭州老家办丧事,只好辞官回到潭州,再没有返回崇阳。此后他在潭州兴学设馆授徒,教授“五经”、“四书”,诸子百家。他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举止、学习要求十分严厉。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寝灭灯后才能摘下头巾,早起必须穿整齐衣服,扎好头巾,才能走出房门。市上市人看见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就说这一定是尹先生的门人。

  尹谷后来成为李庭芝(南宋军事家)的幕僚,经举荐任衡州知州,因故滞留在家。这时蒙古兵南下围攻潭州。潭州守将李芾礼聘请尹谷为参谋,共同策划御敌之策。潭州的壮丁大多调到浙江保卫南宋首都临安去了,只留下四百五十人,且多是老弱。李芾礼与尹谷率领民丁与蒙古兵厮杀三个月,城仍未被攻破。但是城中的粮草消耗殆尽,又无援兵,危在旦夕。尹谷明白潭州即将破城,于是回到家里向妻子诀别曰:“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管理地方),不可受辱!”说完燃火自焚殉国。家人不愿死在外敌的屠刀下,也随之跳入火海殉义,构成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李芾礼闻之惊愕万分,备酒祭奠英灵。他说:“务实真男子汉大丈夫矣,先我就义也。”崇阳人后来听到尹谷自焚殉国的消息感慨万千,将他的事迹录入名宦祠。

  (作者系崇阳一中退休教师)

  资料来源:《宋史》、《崇阳县志》(同治五年)、《高安县志》等。

2019年3月27日 星期

第11版:崇阳周刊-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