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 星期
一片“咸宁蓝”的坚守
——我市蓝天保卫战工作扫描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通讯员 明聪 程毅
图为崇阳县桂花泉镇仙坪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红菊摄

  蓝天保卫战,说到底就是要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提升,市民抬头要看得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今年2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8年下降3.6%;PM10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8年下降30.7%。蓝天白云的背后,是我市各部门同心协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所付出的努力。

  从细处着手 精化城市管理

  15日晚上8时,万家灯火,拥挤的街道开始新一轮的喧嚣。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辆车迅速停在建筑工地附近,车上是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这是他们在晚上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的例行检查,以确保工地内的扬尘治理、噪音污染等规范作业。

  “晚上的巡查是为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进一步优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也是免除噪音、扬尘对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今晚对全市城区的主要建筑工地巡查一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支队队长李林刚在车上做工作安排。

  一路走来一路看,检查结果显示,建筑工地施工方的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直观的反映就是晚上很少见到渣土车了,即使有也是“干净”上路,很少有撒漏现象。

  “工地要开工,扬尘、噪音监控设备、围栏分布式喷雾设备,以及重点产尘点位雾炮降尘设备、进出工地车辆立体式冲洗设备一个不能少。”李林刚说,工地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场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等各项降尘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建筑工地的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使得昔日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不复存在。市民们经过建筑工地时不再被漫天的建筑灰尘困扰。

  “如今建筑工地都一直有设备进行洒水,进出运载建筑材料的车辆也不会像以前一路走带一路泥灰,周边空气质量好了许多。”市民周先生说。

  从严处着手 净化城市环境

  2月份,正值农历春节前后,按照过去的习俗,这段时间是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的节点。然而这些行为对于空气质量则有较大的污染。

  为此,从2016年8月开始,我市市区、县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展禁止焚烧冥币专项整治,出台发布《关于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露天焚烧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秸秆禁烧追责问责意见》。

  市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严管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销售;组建巡查专班,通过“领导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楼栋、楼栋干部包居户”的方式,织密巡查网格,及时发现和制止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等违规行为。

  同时,号召全市人民一同携手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守护“咸宁蓝”。

  记者走访中发现,今年在咸宁城区,无一处烟花爆竹销售点。

  “现在过年,我们家都不放鞭炮了,改为旅行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年味依旧浓厚。清明节也不烧纸了,扫墓也是用鲜花祭祀祖先。”市民唐女士说。

  “往年市民烧纸钱、放鞭炮,一到过年,空气里都充斥着硫磺燃烧的味道。到了秸秆焚烧的季节,空气质量就更差了。”对此,市民吴先生深有感触,“这两年空气清新了,禁烧禁鞭的效果显而易见。”

  从实处着手 美化城市颜值

  抬头看见湛蓝的天空,低头则是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咸宁蓝”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如果说监测数字科学地体现了咸宁空气质量的提升,那么市民抬头看见的天空,呼吸到的空气则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市空气质量的变化。

  每逢周末,只要天气晴好,市区几个公园内必然会引来大量市民。3月10日,在十六潭公园内,市民或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或同孩子一起在阳光下玩乐。一望无际的蓝天,绿油油的草地,争奇斗艳的鲜花,波光粼粼的淦河水……蓝天碧水,绿意盎然,好一幅香城泉都春日明媚图景。

  一幅幅图景,是我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交出的现实答卷。身居在这座城市,每一个细节悄然的变化,都能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所传递来的温情。

  没有了漫天飞舞的建筑灰尘,没有了餐饮店呛人的油烟,汽车不再如以前那样冒着黑烟,工厂的大烟囱也不再排放刺鼻的气体……如火如荼的“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留在咸宁。

  “天那么蓝,拍照传到朋友圈,外地朋友看到了,我们也很有面子。”一片蓝天,不但让市民拥有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香城泉都的颜值,越来越美了。

2019年3月21日 星期

第04版:绿色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