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报道:“今年,终于不用再感受春运,可以留在家门口工作了!”正月初八,崇阳县青山镇塘桥村村民李娟感慨道。
李娟说,塘桥村临近隽水河,地处平畈地段,以前每逢汛期大部分农田被淹,村民们务农就业艰难。去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进鸿鑫服装公司,利用村委会闲置用房建起了扶贫车间,50多位村民摇身变成了“工人”。
去年来,崇阳针对部分“无产业、无技能、无出路”的农村空闲贫困劳动力,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大胆探索创建扶贫车间,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得利”。
该县从资金扶持、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入手,整合资金300万元,用于扶贫车间前期场地建设补助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全县47个贫困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所在的乡镇,充分利用闲置的校舍、村委会空房及其他闲置建筑,向企业提供三年免租车间。
2018年,该县共建扶贫车间30个,带动就业近1500余人,就地就近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802人,大大加快了脱贫步伐。
“扶贫车间建村头,顾家与打工两不误,我们生活有了盼头,脱贫更有劲头!”青山镇铺前村扶贫车间工人张青辉说。她丈夫程跃进于2010年不慎摔伤腰椎,二儿子6岁时患乙脑后生活不能自理,想外出务工又没人照顾丈夫孩子。现在她在“扶贫车间”当了工人,生活有了保障,实现了稳定脱贫。
“扶贫车间不仅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还产生了民风效应:休闲抹牌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不必要的口角是非少了,和谐协作的新风多了,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路口镇党委书记丁元华说。
该镇宜民佳苑居民360户,总人口985人,全部是高寒山区雨山村的搬迁户,人数多管理极为不便。经济开发区崇高科工贸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内饰配件,利用闲置400平方米礼堂,改建成扶贫车间,设置工位50个。社区支部选拔6名党员把小区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分成三个工作专班轮班生产,去年整个车间为群众增收近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