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 星期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董家岭村盘活资源摘穷帽

  本报讯 通讯员贺祖清、王小军报道:近年来,赤壁市中伙铺镇董家岭村党支部立足山林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引进农业项目,一举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咬定荒山不放松。为了破解村级产业发展、解决村民长期上访问题,2014年,董家岭村党支部从回购外包荒山着手,推动村级产业发展。通过与承包人多轮沟通协商,最终同意以支付70万元补偿款方式中止承包合同,回收一处1040亩的荒山。为了解决回购资金问题,村“两委”决定将回收后的荒山分配到村民小组和农户,按分配面积分摊补偿金。通过召开20多轮村民小组会议,全村18个组顺利筹齐补偿款,千余亩荒山终于回到了村民手中。

  荒山广种摇钱树。荒山收回了,怎么产生经济效益?村“两委”审时度势,决定将荒山流转给有资金有技术的第三方规模化经营。但许多村民认为,好不容易才花钱收回来,宁可抛荒,再也不能失业。通过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上门算经济帐,最终成功将荒山整体对外发包,每亩年租金150元,1040亩年租金15.6万元,在不到5年时间,将能收回前期支付的所有补偿款。初次尝到了甜头的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有了根本性转变,不断有村民将自己户下的荒山、旱地交给村集体统一流转。截止目前,董家岭村已流转土地近7000亩,每年仅流转收益就达100多万元。

  乡村振兴有奔头。村“两委”坚持“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运作经营,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提档加速,建成董家岭万亩生态茶园,引进娘娘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1250吨茶叶加工项目。同时,助推一批外出打拼村民回乡创业,先后建成星火种植合作社、董家岭养殖专业合作社、益农专业合作社、凤博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和家居家具厂、凯逸水泥制品厂等,累计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实现年产值7400多万元。

  村民集体双受益。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目前年收入已突破20余万元。村级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回流本村务工。2014年以来,仅茶叶基地务工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2200元。产业发展解决了数十户贫困户脱贫和村民致富问题,该村贫困人口已全部在2017年底前实现脱贫。

  如今,到董家岭村“观茶园、赏孔雀、看桃花、采蘑菇、宿庄园、闻蛙鸣”已成为赤壁乡村游叫得响的品牌。

2019年1月11日 星期

第03版:赤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