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
瞄准打赢砺精兵
——我市推进民兵军事训练改革试点工作纪实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徐亚宗

  元旦前夕,记者来到咸宁市民兵训练基地,只见高大的教学楼内,多媒体教室、指挥作业室、教学信息中心等教学设备齐全;开阔的场地上,水上训练场、队列训练场、战术训练场等设施完备;火热的训练场上,不仅进行传统的科目训练,还有反空袭、森林灭火等应急应战科目训练。

  2017年12月,根据军委国防动员部统一部署,省军区决定在咸宁组织民兵军事训练改革试点。一年来,咸宁党政军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重大工作项目、重大发展机遇,从民兵“建、训、用、管、保”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试点成效逐步显现。

  5000万元建成训练基地

  “2017年7月,我们接手时,这个基地仅有几栋地面建筑,进出道路不畅,没有水电气配套设施、没有训练场地、训练器材、绿化设施。”市委常委、咸宁军分区司令员来承坦介绍。

  试点启动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建设一个高标准的训练基地。现有的基地于2014年开工建设后,因征地补偿、军分区改革、新老班子交替等种种原因建建停停。

  市委、市政府4次召开协调会,增加建设资金、解决梗阻问题,分管副市长多次到基地督办施工进度。市财政局、城发集团、高新区等单位积极行动,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将原项目总投资由4000余万元追加到5000万元,仅用32天就全面落实了基地配套设施的招投标和安装调试工作。

  为了确保建设进度,军分区具体负责的人员,有的在一天时间内跑了10个地方部门;有的为了指导督促现场施工,长期蹲守在建设一线,连春节都没顾上休息;有的为了协调配套设施安装,一个月内接打电话1000余次,通话费比平时超出600多元。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占地面积308亩,总投资5000万余元的咸宁市民兵训练基地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训练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位一体”,单次承训能力可达200人,实现“湖北一流、中部领先”建设目标。

  14名教练员走马上任

  基地的训练和管理水平怎么样,核心在于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我市民兵教学力量薄弱,人员不齐、技能不专、动力不足,以前的民兵教练员都是靠临时抓公差,组训教学的教练员老手不足20%。所以,必须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教练员队伍。

  咸宁军分区决定实行教练员队伍兼职和聘用两类,兼职教练员由现役、文职、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骨干组成,建立基地教练员人才库。经过层层考核筛选,从驻地转业复退军人和专业单位中选聘了14名教练骨干负责基地教学管理工作。

  我市将聘用教练员薪酬保障纳入民兵训练基地日常运转经费,由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实行一人一岗、一专多能,将民兵训练考核成绩与教练员工资绩效挂钩,采取末位淘汰,促进教练员整体素质提升。

  此外,通过采取专家指导、岗位练兵、比武竞技等方式,全面提高民兵教练员组训教学能力。开展了5个批次的岗位练兵和比武竞技活动,实现了人人有专长、人人能组训、人人会教学。

  1054名民兵参与集训

  民兵训练基地的建成,使我市民兵训练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兵训练逐步由多点分散向集中统一转变。咸宁军分区整合训练资源,每月组织所属6个县市区的部分基干民兵在训练基地进行12天的集中轮训。

  集训由军分区统一组织训练教学和考核,各人武部负责参训民兵的召集和管理,采取连队化管理、士兵化生活的方式,严格落实“军营一日生活”制度,有效解决了民兵训练人员、时间、内容难落实问题。针对训练器材缺乏的问题,军分区结合民兵整组,为民兵配齐了服装、战备背囊、通信设备和防暴、防洪、灭火、抗震救灾等装备器材。为提高训练质量,军分区从军队院校、消防和地方专业对口单位邀请骨干担任专业教员。在训练内容上,减少基础课目训练时间,增加支援保障作战、维稳处突、抗洪抢险、保交护路、森林灭火等课目的训练时间,有效提高了民兵训练质量。

  针对以往训用脱节问题,军分区把集中轮训与常态备勤相结合,采取以训备勤、以勤代训的方式,将每月参加基地轮训的民兵临时组建成民兵应急分队,轮流执行常态备勤任务,参加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重要目标的保卫执勤任务,让民兵在备勤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预警动员能力和指挥联动能力,确保民兵应急分队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训练模式的转变使民兵战斗力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市7期1054名民兵参与轮训。不仅完成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而且还圆满完成全省民兵军事训练改革试点观摩会任务。咸宁的试点经验得到军地各级领导一致认可。

2019年1月2日 星期

第02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