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王能朗、黎海波、郑梦溪报道:日前,笔者走进通山县经济开发区,看到的是一排排厂房,听到的是生产车间机械隆隆作响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这是该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核心工程带来的积极效应。
近年来,该县在创建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活动中,积极汇集各方积极因素,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一方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激励基层党组织参与创建。主要是通过“以奖代补”,对完成创建工作任务的,每个村(社区)奖1万元;一方面以部门投入为主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创建。通过对各部门的涉农资金、项目、政策进行整合、捆绑使用,形成“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创建氛围。同时,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参与“民企联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激励民营企业主动与社区基层党组织进行共驻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截至目前,该县共挤出财政资金100万元,整合部门投入2000多万元,有25家规模以上企业与36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95万元,使全县216个村(社区)的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31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