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
实施“厕所革命” 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湖北科技学院课题组

  核心提要:“小厕所,大民生”。旅游厕所作为旅游接待服务中的重要设施和工具,其数量的多寡,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档次,卫生状况,布局和细节设计等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旅游景区的厕所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咸宁市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厕所革命”势在必行。

  一、咸宁市景区厕所建设现状

  在2015年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全市共建成旅游厕所180座,其中新建厕所75座,改建和扩建旅游厕所105座,部分缓解了景区厕所供需矛盾的居民,但是,厕所“脏、乱、差、少、偏”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

  二、咸宁市景区厕所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男女厕位比例失衡,厕所数量严重不足;游游厕所缺乏特色,千篇一律,既缺少彰显地方特色的元素,又与景区环境不协调;引水、排污不到位,存在很多旱厕;内部配套设施缺乏人性化,缺少通风和排气设备,即使是高档的厕所也很少配置纸巾,干手机只是应付检查,常年失修;旅游厕所标识不清晰。

  三、 推进咸宁市“厕所革命”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监管力度,形成“厕所革命”共识

  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厕所,大民生”的指导思想,将“旅游厕所革命”行动纳入到咸宁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事项内,切实加强对全市“旅游厕所革命”行动的宣传,形成全民共识,稳步实现“厕所革命”的目标。不定期开展旅游厕所的建设检查工作,奖励表现突出的景区和景点,对有问题的景区和景点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其限期进行整改。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厕所内部要设计科学,满足旅游者的“方便需求”。外部建筑要需要加入景区的特色元素,设计精致、造型美现大方,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使之成为景区一的道独特风景线。

  (二)设计人性化,注重绿色环保

  景区厕所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人性化的需求,需要对男女厕所坑位数进行合理的配置。需要考虑不同人员的需要,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厕所,同时,要设计好无障碍通道,注意残障人士行进路线尽量不要与普通人发生重叠,并且在进入无障碍间的过程中尽量能不需要调整行进方向,尽可能给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突出地域文化,深化旅游厕所的文化内涵

  咸宁市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其都可以在旅游厕所的外部建筑和内部装潢当中得以体现,让游客在如厕的过程中加深对咸宁地方文化的感知。

  1.外部建筑融合地域文化。为了增强咸宁旅游厕所的文化性,以咸宁地方特色“铜鼓”、“桂花”、“楠竹”、“温泉”为载体,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采用主题创意设计,采用符合咸宁市地域风貌的建筑风格,采用楠竹作为建筑材料,强调视觉形象与美感的连续性,烘托景观形象,提升旅游厕所的文化性,体现咸宁地方文脉。

  2.内部装潢借助特色文化元素。内部设施装潢是游客进一步体验旅游厕所文化的重要渠道。内部设施需从“文化理念”入手,运用当地文化元素,如遗迹、文物、绘画和文献传说等,通过点缀装饰性和意象性的符号元素来塑造旅游厕所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也可以融合在旅游厕所的指示标识上,或者内部设计小品上,比如厕所挡板上悬挂历史故事、纸巾上印制图腾符号、灯罩上印制历史人物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可以具象化,通过图片、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把咸宁市的“市花”桂花作为绿植放置于厕所的内部,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掩盖厕所的异味,让游客在上厕所的时候犹如置身花海当中,让人沉醉。

  (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游客的如厕教育

  要提高旅游厕所的卫生状况,需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如厕教育。首先,普及文明如厕教育,提高游客公共意识,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推动旅游厕所生态文明建设。在各大景区的宣传栏粘贴文明如厕的海报或者图画,提高游客文明如厕的意识,保证“厕所革命”的胜利果实。

  其次,成立旅游厕所协会、开展厕所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制定严格的管理法规及处罚制度,做好舆论监督,加强管理工作,保证旅游厕所朝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六)提高厕所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1.注重旅游厕所的智能化设计。景区厕所存在着人流量大,人员来源复杂等特点,是交叉感染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景区厕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入自动化控制和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自动开门、关门、照明、排风、冲厕、太阳能供电、清扫等功能,减少游客与厕所的直接接触,保障游客的健康。

  2.注重引进智能化的导引工具。可以设计找厕所APP,把景区内的所有厕所都纳入到找厕所APP系统之中,并且显示厕所当前的剩余厕位数和排队等候的人员,需要等候的时间。在游客进入景区时,引导顾客安装找厕所的APP,并告诉其使用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客人快速迅捷地找到厕所,也可以帮助客人进行智能选择。

  (七)设置移动厕所,缓解厕所数量不足的困境

  在一些偏离景区主要干道比较远的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厕所,或者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在景区的某些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厕所,可以解决游客如厕难的难题,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建筑成本。

  (八)拓展厕所功能,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厕所不应该只被用作“方便”之地,只要卫生和环境等条件能达到要求,旅游景区的厕所可以有很多用途。借鉴德国瓦尔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利用厕所进行广告宣传,利用厕所进行产品推介,也可以把厕所开辟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艺术家创作的理想场所。旅游景区厕所人流量大,旅游者身份多样,背景五花八门,厕所空间的狭小和不可选择性,决定了广告的高接触频次。厕所相对来说也是一个让既无聊、无趣,又能让人放松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注意力涣散,只要少量的广告信息就有可能成为人的兴趣、注意力和视觉的焦点。而在人们上完厕所之后,会有一种特别轻松的感觉,此时人的包容心和好奇心会呈递增式增加。

  (九)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助力“厕所革命”

  1.“以商养厕”模式解决厕所的维护难题。旅游厕所蕴含巨大的商机,厕所外墙是商家理想的广告位,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一些企业在厕所建筑及周边配套设施上投放广告,广告收益用来维护厕所的清洁卫生、改造升级内部设施设备。

  2.资源补偿模式解决厕所的资金难题。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旅游厕所,政府给予投资商一定优惠措施,比如,减免一部分税收,给投资商划拨相应的土地用于其在旅游厕所建设或者改造上的资金损失。

  3.资源共享模式解决厕所的管理难题。对于远离城市中心的旅游景区而言,当地居民承担着旅游厕所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如果景区门票收益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把厕所交由当地居民来管理,景区允许当地居民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售卖点。

  (课题组组长许慧卿

  成员:桑霞 林淑飘 张敏)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

第05版:决策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