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星期
在馨香文字里触摸北平的灵魂
——读《北平风物》有感
○任随平

  时光流转,风物流转,但流转的文字深处依然洋溢着不尽的馨香,让人在阅读的快意里领略故都北平的无限风光。阅读陈鸿年的《北平风物》就着实让人于一份文字的馨香里,触摸到了北平的灵魂。

  陈鸿年的《北平风物》是一本记录民国时期老北京风物人情的书籍,1970年台北正中书局出版了繁体字版的《故都风物》,后九州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时将书名改为《北平风物》,对于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民俗、方言等具有很高价值。《故都风物》共分五章,分别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业态、市肆、庙会、货声、习俗、游乐、饮食等诸多方面,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记录详实,其叙述入木三分,刻画形象,读来令人如临其境,故都北平的风物形象跃然纸上。

  陈鸿年记录故都北平的风物,贵在一个“活”字。他的文字了少缺了叙述的程式化,没有说教,而是在灵动的述说中让风物说话,让故事说话,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物事说话,这样以来,读者在阅读中自然就少了滞涩与凝重,多了一份情趣,多了一份欲念,为远去的故都风物,为风物令人心动的具象。本书内容平实,讲述以纯正的老北京文字语汇将那个时代的风貌呈现出来,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叙写北平人喝早茶的情状:“北平人早起喝茶,是第一件不可少的事。尤其酒后睡醒,远路歇脚,好好沏上一壶茶,真是沙口解渴,醒酒提神,一时愁尽,两腋生风。”让人顺着文字的指引,似乎都能嗅出当年北平人晨起那一杯杯馨香氤氲的杯茗,似乎意味深长地品咂一口,昨夜的劳顿已然从胸中逸散而去,声色具象,风情尽然。再如《遛鸟人》对北平养鸟人对鸟笼的珍爱,“每一养鸟人的笼子,莫不干净漂亮,处处讲究。比如鸟笼上面的挂钩铜饰件,擦得随时鉴可照人。两边挂的食罐、水罐儿,烧瓷精致,娇小玲珑。笼子经常保持得橙黄光亮,一尘不染,笼子里面的笼垫儿,无论白布、月白布的,总是干干净净。”这让人在领略北平人对鸟之挚爱的同时,更似爱屋及乌,就连手中的鸟笼也是珍爱有加,从“鉴可照人”“一尘不染”让人联想到当年手执鸟笼游走在大街小巷的北平人内心是何等的悠然自得,他们享受着的不仅是鸟鸣啁啾,更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回归,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亲临自然,感知自然的机会确是少了。如此想来,陈鸿年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些远去的风物,更是留给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省与寻觅。

  另则,陈鸿年之所以能对故都北平的风物有着如此深情地描摹与叙写,除作者久居燕京广博见闻之外,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作者对故都北平心灵深处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入观察与领悟,如在《斗蛐蛐儿》中,“蛐蛐儿与蛐蛐儿见面,不论是谁,就好像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立刻盘马弯弓,严阵以待,振翅长鸣,如同叫阵,张开两只血红血红的大牙钳子,气吞山河,势不两立的样子。”这样的叙写在文中不胜枚举。

2018年11月8日 星期

第07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