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星期
种出一条美丽“稻路”
——种粮大户郑立乔与五彩生态水稻的故事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 见习记者 焦姣 特约记者 孔帆升 通讯员 徐世聪

  12日,当我们驱车行驶在通山往南林桥镇石门村的旅游公路上时,意外地发现一片彩色水稻基地。那由红黄紫白黑五种颜色组合而成的水稻,给乡村的秋色增添了绚丽色彩和无限情趣。

  45岁的郑立乔是这片水稻基地的主人。当日,他戴着一顶草帽,正与聘请的村民们一起,在田间忙碌收割。

  返乡种优质稻,成有名种粮大户

  听说我们对这片彩色水稻感兴趣。郑立乔便抱了一捧刚割的紫色水稻,让我们仔细瞧。“看看,颗粒分明,密而饱满。成熟前更好看,路过的人都停车拍照。”郑立乔一脸喜悦。

  郑立乔脸庞黑黝,双手粗糙,一看就是经常在田里摸爬滚打的种田“把式”。他是土生土长的通山大路人。2010年前,他与村里很多人一样,在外打工。随着家乡的不断发展,他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这样不仅方便照顾母亲、陪伴小孩,还能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郑立乔祖辈都是田间劳作的农民,对于种田,他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天赋。2010年,他回乡主种红薯和辅种水稻。

  “红薯好种,而且价格也高。红薯成熟季会有人上门收购,新红薯一斤五毛,过年时一斤一块。”郑立乔说,当年,他还成立了通山绿康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13年,郑立乔开始规模种优质稻。当年,他流转水田100余亩,发展至今已流转近3000亩。

  “我知道市民们对粮食安全性要求高,所以选择的肥料都是达到无公害标准的有机肥。”郑立乔称,几年来,他积累了不少种水稻的经验,如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晒田等。

  让郑立乔骄傲的是,多年的摸索,水稻产量从曾经每亩700斤,增长到现在每亩1400—1500斤,他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这几年的经验积累和人脉积累,给我种生态彩色水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种生态彩色稻,秀出美丽风景线

  “种彩色水稻,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郑立乔知道,石门村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正在打造旅游乡村。他早有在石门村流转土地种生态水稻的想法。

  正巧,通山县和南林桥镇相关领导找到他,邀请他到石门村种植生态彩色水稻,为石门村的旅游发展尽一份力。

  郑立乔对彩色水稻有所了解。彩色水稻指叶色、穗色等为常规的绿色以外的其它颜色的水稻,主要是施用生物农药和绿色肥料,除能观赏外,产出的稻米还可以食用。彩色稻谷被称为最原始、最传统的稻谷。

  今年初,他流转田地260亩,试种彩色水稻。“彩色水稻比一般水稻要麻烦得多。”郑立乔说,一方面是土地流转、设备购买、人力资源报酬等都需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受地理环境和技术制约,石门村位于山区,有些地段光照不足,且彩稻的种植不比一般水稻,技术要求较高。

  “光照不足,就有可能灌浆不足,不仅品质差,产量也上不来。合作社的成员都是普通农民,头一次种彩色稻,技术跟不上。”郑立乔满心忐忑。

  县、镇相关负责人的帮助打消了他的忐忑。县、镇农业部门安排技术专家下田进行技术指导,还免费送来了20多盏杀虫灯、2000多张诱虫板。走在田间小路,郑立乔说,这些杀虫灯和诱虫板为生态彩稻种植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绿油油的稻田里长出一片片彩色水稻,紫的黄的红的交相辉映时,宛如一幅美丽色彩画,成为了美丽乡村的新景观,也给了郑立乔希望。一位村民说,自己已经50多岁了,第一次见到彩色水稻。从7月份开始,不少游客在稻田里拍照留影。

  打响彩稻品牌,走农业加旅游路

  这一次试种,给了郑立乔极大信心,他在心中绘下一幅规划图。

  郑立乔介绍,近年来,彩色稻田走红网络。通过添加艺术元素,用彩色水稻呈现出艺术图案,使其成为旅游观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农业牵手创意,稻田成为风景,把好吃的变成了好看的,不仅博人眼球,还为乡村游添了把“火”。

  他计划今后尝试着将水稻田变成风景,在石门村打造创意农田,让传统的农业“牵手”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彩色水稻不仅好看,还可食用,其稻谷、大米均是彩色的。以紫米为例,它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维生素,还有铁、钙、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我种的彩稻选用最原始最传统稻种,实行人工拔草,使用纯天然有机肥料,生产出的是绿色有机、高品质水稻。目前,我的五彩大米一斤可卖20元,是普通大米的6倍,而且供不应求。”郑立乔称,他将申报品牌,打造品牌。目前,他已设计出了自己的包装盒,11月初将进超市售卖。

  他将走“传统农业+合作社+贫困户+订单”的模式。结合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农户种植彩稻,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技术、保底价回收,而农户只需要以田块作为投资进行种植,线上线下相结合,走“订单农业”和“品牌化”道路。

  水稻加创意,农业加旅游,在美学经济和乡土文化创意上做文章,走一条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特色发展道路。这便是郑立乔的长远打算。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

第04版:绿色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