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
回忆之树
廖朝晖 (市直)

  有人说,回忆是一株生长的树。

  曾经的往事,经历的种种,就如年代感极强的彩片、灰片、黑白片甚至间歇的断片,没有秩序、没有主次,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在脑海交错闪现,使人陷入深深的回忆。

  这些回忆,多么象老树顽强纠缠于地下大把的根须,虽然看不见,却盘踞在柔软记忆的深处,总也挥之不去。

  我们总想记住那些美好的回忆。张爱玲在《更衣记》里说,回忆若是有气味的,便该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甜而怅惘。樟脑的甜,樟脑的香,是张爱玲的回忆;而普通人的回忆,若是也有气味,应该是什么样子?对我而言,童年邻家过年熬制麦芽糖飘过的甜香,才是最令人陶醉的回忆。那个时候,只有殷实的人家才做得起麦芽糖,不在于有得吃,在于闻到甜香时心里头的小窃喜,在于躲在灶台后深吸徐徐飘过的专属麦芽糖的白雾,热热的、香香的,直到暖了身、醉了心。还有湖南人待客才肯拿出来的芝麻黄豆茶、妈妈做的蛋花米酒,也是回忆里的好气味。这些香甜的气味,少了苦涩多了甘美,想起来仿佛一切才刚开头,一切都刚刚好,全是温暖明媚,唯愿“沉醉不复醒”,记载了多少曾经的愉悦与甜蜜。

  我们更想忘记那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也是童年的一个雪天,伙伴们就在窗前快乐地打雪仗,而我却要完成父亲布置的练大字的任务,写着写着就走神了,被父亲发现后好一顿责打。说来奇怪,那种被打的疼痛、手脚冻僵的冰冷和边噙着泪边接着写的场景,越不想回忆就越不能忘记,不断提醒我要更刻苦更努力。工作以后,才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吃苦,能担难,该自己走的路就得一步一个脚印走,该自己尝的滋味就得自己尝,父母不能分担,旁人更无法替代。

  还要特别珍惜和留住那些令人温暖和感动的回忆。记得读初中,看到语文老师在我作文后批上“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几个龙飞凤舞的鲜红大字时,心里头是莫名的激动与欢喜。原来,我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也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就在那一瞬,文学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芽了。想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这位给了我无声鼓励的老师。一路走来,遇见的善意与真诚、安慰与帮助、引导与支持,都是回忆里最深的悸动、最好的风景。

  一次回忆,一次净化;一次回忆,一次升华。回顾人生路上的得与失、悲与欢,突然发现,无论过去多久,无论怎么回忆,始终记得和喜欢的还是当初那个单纯的自己。

  倚在回忆的老树下,一盏茶、一卷书,静静守着如水的光阴。如果配上简单的老歌,再慢慢回放过往的记忆,为人生做一次梳理、做一个注脚,还能初心不改、淡看风月,也就守住了一份宁静安好。

2018年9月5日 星期

第08版:文学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