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星期
隐恶扬善是大智慧
——学国学、品人生
○宋骄阳

  隐恶扬善,出自《礼记·中庸》里的一段话,“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意思是,孔子说:“舜大概算得上极其明智的人吧!舜喜好请问别人,并且爱好考察那些浅近语言,对别人能隐藏其过错而表扬其功善,他掌握了人们过与不及的两种极端,而对人民采用中庸之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吧!”

  可见,在孔子眼中,舜是靠美德受禅天下,以仁德治理天下的。隐恶扬善,不仅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美德,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儒家强调,看到其他人不好、不光彩的地方,看到人家的缺点、缺陷,不要拿出来宣扬,要替人家掩藏几分。这样做就是养天。你养天,天就会厚待你和你的子孙。

  佛说,有福报的人,从来听不到是非,看不到是非。没有福报的人,常常听到是非,看到是非,说是非。宣扬恶事,往往扰乱自己的清净心,会让自己心生嗔慢。

  隐恶扬善,善就会广为流传、宣扬,善人善事就会越来越多,人心向善了,民风也就醇厚了,恶在世间就逐渐不被关注了。相反,如果隐善扬恶,让很多揭露个人隐私和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充斥社会,成为主流,就会让人们受到恶言恶行的引导和污染,整个公俗良序就会遭受致命的破坏,以致引发社会动荡。所以,无论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道德修为上讲,都应该大力弘扬隐恶扬善。

  对常人而言,能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好人了。岂敢奢望人家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呀。所以说,做到隐恶扬善,不仅要有大智慧,更需大胸怀、大仁义。现实生活中,有三类“扬人恶”的人,要警惕和远离。一是随意的扬恶者。这类随大流的人比较多。因为隐私、内幕和阴暗面总有其隐秘性,而一般人都有好奇心、偷窥欲。当有人议论某人的隐私或社会的阴暗面时,人们总是表现出高度关注,想方设法去打听,有意无意的传播,人云亦云的议论。而对好人好事,要么不以为然、将信将疑,要么麻木不仁、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的“好事不出屋、恶事传千里”。二是挟私报仇的扬恶者。这类人带着私人仇怨,在媒体上、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中扬人恶,目的就是想让仇家名誉扫地、恶名远扬,从而把对方搞垮搞臭。三是以揭人隐私、深挖内幕为职业的扬恶者。他们处心积虑收集、掌握别人的隐私、内幕,并以此作为谋利或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筹码,要挟他人、敲诈他人,逼人就范。这是典型的恶行恶德,不仅会自损福德,还会严重误导社会舆论,应该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自觉践行隐恶扬善,要多从正面看人,多看人的正面;多讲成绩和优点,少讲缺点和短处,不断提升做人境界。即使讲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善意提醒,帮其改正。

2018年4月2日 星期

第07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