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浮山办事处沿河村村民梅振国,是一名挖掘机驾驶员。外表给人“大老粗”感觉的他却爱花草,喜品茶,向往田园牧歌式生活。
他和家人一起,将自家小庭院打造得如小花园般美。他和家人还自觉培养节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去年,他家被评为“绿色家庭”。
1 庭院成了植物园
21日,走进梅振国家,第一感觉就是绿意盎然、春色满园。
门口的紫荆花迎着暖阳竞相盛开,一片绚烂。庭院内,花池里、花盆里的花草树木,有的已是绿满枝头,有的刚刚冒出嫩绿的叶芽,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展蕊怒放……美得让人心醉。
33岁的梅振国和老婆程欢正将屋里的花,一盆盆往外搬。“今天有太阳,让它们都出来晒晒太阳。”梅振国说。
家里到底有多少个品种的花木,多少盆呢?梅振国也说不清楚。“不管多少,我们都不嫌多。”梅振国表示,每次出去工作,看到花草树木,就会往家里带。
梅振国指着两棵紫薇介绍,这是两棵野生紫薇。2012年,村里改造荒山,请他开挖掘机去挖。他发现了这两棵紫薇,便带回了家。
野生紫薇开的是白花,不太好看。他向做苗木生意的伯伯请教,通过嫁接,将白花变成了红花。现在,这两棵紫薇成了庭院的颜值担当。
梅振国家的植物,有不少是他在帮别人挖掘土地时捡回来的,还有些是父亲梅仕训和弟弟梅振忠在深山野岭寻找的,也有些是程欢在花鸟市场购买的。
“田园牧歌,山水生活。我们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靠近。”梅振国说。
2 提着篮子去买菜
梅振国家,不管大人小孩都很“小气”。他家的家风是“不浪费一点资源”。
“我家好几个水桶,不同的水有各自用处。”梅振国介绍,为了节约用水,可谓是煞费苦心:淘米水和洗菜水分类存放,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菜水用来擦洗灶台。洗澡时刚放出来的是凉水,就用干净器具接起来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再用来拖地。各种剩水再冲洗厕所……
生活细节上,他们也十分注意。程欢说:“绿色生活要注意一点一滴,比如外出买菜提篮子;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碗;购买可充电池,循环使用;家用照明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出门养成随手关掉水、电开关的习惯,等等。”
有邻居笑话她:“这都什么年代了,塑料袋那么方便,还提个老古董似的菜篮子去上街?”她总是笑着告诉他们,这样可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受她的影响,邻里左右也都养成了自带环保袋或菜篮子上街的习惯。
有时候,年幼的儿女出门忘记关水电,她就告诫他们,一定要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我们交不起水电费,而是我们不想浪费一丁点资源。”
梅振国一家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理也十分讲究,即全部收集在一个盒子里,等积到一定量后,放到电池收集点。
3 百米水管洗道路
梅振国一家都是环保宣传和监管沿河的环保志愿者。
年前,村里组织村民清除村里的陈年垃圾。程欢积极报名参与捡垃圾活动,梅振国主动开着挖掘机,将垃圾运到填埋点填埋。
他们自主地向亲朋好友讲节能、节水和节约资源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大家树立环保及节约能源的意识。
“保护环境是盘大棋,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梅振国说。
梅振国家有一根长100多米的水管,是他专门买来冲洗乡村道路的。
梅振国说,现在,村级公路平坦宽敞,为村民们出行提供了很大便捷。村委会还配备了清洁员,但有些泥巴必须用水才能冲走。
去年底,梅振国自掏腰包,购买了这根水管,无偿将道路上的泥巴、灰尘冲洗干净。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现在,梅振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冲洗道路。“只有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梅振国期待人人都参与到绿色行动中。他坚信,咸宁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美,他“田园牧歌”的梦想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