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 星期
看看国外如何培养孩子财商

  核心提示

  财商是指一个人与金钱,或者财富打交道的能力。有家长担心,认为过早让孩子接触钱,会不会让孩子产生金钱至上的观念。究竟有没有必要展开财商教育,多大的孩子需要财商教育?带着疑问,让我们看看不同国家都有哪些培养孩子财商的方法。

  澳大利亚:80%青少年拥有个人账户

  在一些西方国家,老师、家长们认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和责任的教育。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孩子们从小就会接受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求孩子们记录日常的开销,计算全家的生活成本等。而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能够正式地选择商业类的课程,比如会计初级商业课程等。

  一些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如澳大利亚的全国性银行会专门开设儿童银行储蓄计划,以俱乐部的形式和学校展开合作来设计课堂活动,和孩子一起做包含很多信用卡概念的填字游戏,进行奖励储蓄等。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团体认为,这些银行在向孩子宣传理财概念的时候,同时把银行的品牌形象过早地植入了孩子的心中,这一点需要避免。

  澳大利亚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到校内外关于理财知识的普及,所以个人账户的持有率较高。据统计,在15岁的时候,澳大利亚有80%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账户,而且超过50%的15岁学生已经在外面兼职赚钱。

  俄罗斯:金融启蒙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俄罗斯社会普遍认为,尽早让孩子接受财商教育,特别是接触经济学并掌握基本理财知识将对孩子们的日后生活大有裨益,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如何花钱和投资,学会管好零用钱等。俄罗斯的中小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钱的概念,深刻明白劳动与钱的关系。

  2011年3月,俄罗斯财政部与世界银行签署小学设立金融启蒙课程试点。从2016年起,俄罗斯境内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金融启蒙课程,作为必修普通教育项目,强制性纳入教学计划,所有教材都由俄罗斯教育部与俄罗斯央行统筹安排。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门以游戏、研究和对话为形式的课程,而且家长们也支持孩子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

  一些俄罗斯银行也针对中小学生开设了相关的微型账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真切与金融机构进行操作交易,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投资观和价值观。

  美国:鼓励孩子打工进行理财教育

  美国的父母们则希望孩子早早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他们有句口头禅是:“要花钱,打工去!”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华尔街多媒体记者赵萤奈介绍,美国一些财政专家认为,教育孩子金钱的核心概念相当重要,这可以避免上一代错误的消费观念再次在下一代身上重现。

  美国有报告显示,3岁的孩子就大致懂得储存和花费的概念,而在孩子们7岁左右消费习惯就会大致形成,所以家长越早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对孩子将来就会更加有益,而家长也是对孩子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人。

  例如,美国家长在孩子3到5岁的时候就会教育他说,“你如果有想要的东西,你必须要学会等待。”这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一个概念。

  所以在孩子这个年龄的时候就要告诉他,如果你真的想要一样东西,就要学会等待、储蓄,这样你才能够得到它。

  (本报综合)

2018年1月4日 星期

第08版:人文博览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