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汀泗桥,我有着很深的感情。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人生工作的第一站,这是我梦想启航的处女地。这情,纵有千千结,亦无法用文字表达。
汀泗桥,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重镇,更是一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着诗一般的山水,有着金一般的文化,有着金戈铁马的北伐历史,有着汀泗老人修桥的善德传说。可谓是青山成画卷,碧水淌诗文。
翻开汀泗桥800年的历史长卷,“小汉口”、“ 北伐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各种独特字眼充斥眼球。仿佛那条石古街上,百余商号正车水马龙;那汀泗河边,三泰行等水运码头正商贾云集;那青街古巷里,有着曾国藩训练水军的过往,那塔垴山上,有叶挺独立团击退军阀吴佩孚的英姿……
古街、古河、古桥文化,灯光浆影里,成就了汀泗桥“小汉口”的千古美名;星星竹海、嫦娥湖、北伐战役,成就了汀泗桥的美丽与厚重;湖北日报总编江作苏的《汀泗桥能否打造成湖北的周庄》一文,又勾起了多少人对汀泗桥发展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再次来到东西古街上,昔日百余商号已人去楼空,清冷的条石古街诉说着往日的繁荣;那建于1247年的汀泗古廊桥,几经修缮,虽威武依然,但无车马喧;造型独特的醉仙阁依河而立,斑驳的墙体,数着岁月的沧桑,唯有红白玫瑰两姐妹那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街巷子里传扬,如此总总,让人总有种欲罢还休的无奈。
“扑向刀从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走在塔垴山上,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硝烟弥漫,唯有雕堡战壕历历在目,铁军精神在汀泗、在咸宁、在中国却浩气长存。
这个集故事传说、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汀泗古镇,被中国知名作家、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咸安马桥人陈敬黎先生看中,一头扎进汀泗桥,在古街古巷问耄耋老人,在田间地头感受汀泗原貌,在雕堡战壕寻找历史足迹,在古屋古桥探寻思索,十年磨一剑,终于140万字的长篇小说《汀泗桥》问世。我被其精神深深的打动着。一部小说若能促进文化与发展、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那就功德圆满了。
汀泗桥,我梦中的美丽古镇,有了铁军魂,有了文化人,有了发展梦,愿再度相约时,正循着书香文韵,乘着发展东风,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荣誉,凤凰涅磐款款而来!